说退路
秦桑
退路一词原为军事术语,指退却的路线。精明的军事家在发起进攻之前都要同时考虑好退路,以防意外情况发生。
也有不留退路的。项羽解钜鹿之围,“破釜沉舟,烧庐舍,持之日粮。”就不留退路。韩信千里袭赵,至井陉口,强敌当面却背水列阵,也是不留退路。按兵法说,这叫“置之死地而后生。”
没有退路就只有进路。于是,将士争相用命,无不以一当十。
几年前,广州有位经理把一位三八年参加革命的老干部炒了“鱿鱼”,引起很大震动。也有人感到不解。那位经理回答得好:“我不炒他的鱿鱼,上级就要炒我的鱿鱼。我没有退路。”
和前面不同的是,这位经理不给自己留退路,是因为上级不给他退路。
象这样不留退路的干部和不给退路的上级目前还不是太多。常常倒是干部自己先准备好了退路,上级也给留了退路。于是,干起工作来便时时作撤退之状,一脚前,一脚后,前脚虚,后脚实。嘴里高喊奋斗、振兴,却只在吆喝别人。自己则总想着另一个字:走。这样的干部,十个有十个是不称职的。上台之时,他们可以信誓旦旦,甚至可以墨书悬壁,“行止无愧天地,褒贬自有春秋。”姿态高千尺。但不论生产也好,工作也好,单靠宣言毕竟是上不去的。要不了多久,就会左右支绌,怨声载道。于是就拍拍屁股走人。反正退路早就安排好了,工厂混不下去,可以退到机关;商店混不下去,可以退到公司,天下何处无官坐。只苦了那些无处可退的工人,枉洒一掬热汗。
正是因为某些干部的退路太多,中央组织部在关于调整不称职干部的决定中才一针见血地指出,对不能胜任高一级职务的干部,可以担任较低一级的职务或不再担任领导职务,不允许平级调动。这对解决当前干部工作中的一些弊端是十分适时的。值得各级干部部门,特别是某些爱给不称职的干部以退路的部门认真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