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东渡的启迪
赵程昱
近几年来,日本经济界掀起了“三国演义”热,并把它应用于激烈竞争的国际市场。
日本长期从事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守屋洋先生指出,日本是一个严密的管理社会,不少人感到紧张得透不过气来。目前日本企业之间你死我活的竞争与三国鼎立的历史环境极为相似,从三国风云人物的成败中,可以学到许多克敌制胜的战略和战术。
在日本,已发表的专著有城野宏的《三国的人际关系学》、狩野直祯的《三国的智慧》、守屋洋的《三国志人物学》等。日本经济月刊《愿望》一九八五年六月还编了《三国——商业学的宝库》专辑,其中说《三国》对如何分析形势,极动有利因素,战胜对手,壮大自己,有许多好办法,很值得研究和应用。日本社会工业研究所所长牛尾治朗迁说,无论在国际或国内,日本企业要增强竞争能力,就得学习和应用《三国》。
日本企业家读《三国演义》,主要学习曹操、刘备、诸葛亮、孙权的谋略。比如说,曹操是孙子兵法的实践者。孙子强调不打无胜利希望的仗,曹操就有撤退的决断,这是曹操取胜的原因之一。日本有些企业之所以倒闭,就是因为不善于“橄退”。当某种产品在市场上即将过剩时,企业就应该激流勇退,转换生产品种。这样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刘备虽然能力不强,但他德高,故能发挥部下的积极性。孙权注重培养部下,所以出了象周瑜那样的智囊人物。诸葛亮身为军事谋略家,但从事谨慎,故很少失败,这三个人告诫后人。作为领导,一要具备德,二要有责任感,三要注意培养人才。日本人从“三国演义”中总结出了三条组织管理的经验:一是严和宽的平衡,作为企业领导在这两者中间,偏向哪一迈都不行,掌握好平衡才能管理好部下。二是公平无私,这是得到部下信赖的基础。三是以身作则,孔明正是这样实践的。
日本企业家以前都学过美国的经营管理学,现在深感有许多已不适应,所以开始从中国古典文学中寻找灵丹妙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