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87年05月12日

陕西工人报第4版 见到马克思说什么 被告 温柔如流 爱心泽人 浅议人物出场 国画小品 钢厂印象 公 鸡(寓言) 我们要保险1

当前版:第A4版:第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第4版
04

浅议人物出场

孙豹隐

文学创作的中心课题是要描绘出栩栩如生的人物。而“因为我们对任何事物都有第一印象,第一印象总是比较深刻。所以人物一出场,也必须作到准确、鲜明、生动”。的确,凡成功的文学作品,其人物所出场无不经过独特的构思和精心的安排,使人物一矗立在你面前,就犹如奇峰异谷,千姿百态,各具色彩,一下子便紧紧抓住了读者的心。

 让我们先来看看托尔斯泰的名著“安娜·卡列尼娜”里面的男女主人公是如何出场的:渥伦斯基到火车站去迎接母亲。由于母子间好长时间没有见面了,渥伦斯基按捺不住强烈的思母之情,全神贯注地在车厢里匆匆行进。他起初并未注意到安娜(尽管她气度不凡,光采照人),仅只是在车厢里同女主人公擦身而过。然后,很难说清是何种巨大魅力迫使他禁不住又回首一望:“当他回过头来看的时候,她也掉过头来了”区区一句话,电影镜头般的一闪,寄寓和启迪了读者多少东西呀。一个急于见到母亲的英俊男子,一个高贵得近乎神傲的少妇,却不约而同地掉过头来,不顾一切地注目相视,这不烛照和透视出他们彼此一见倾心,互相仰慕的情景么。通过此情此景,他们性格中独特的东西不也清楚地裸呈在人们面前了么。同时,由于他们的见面是戏剧性的邂逅相遇,其结局如何,中间的起伏跌宕又怎样,读者很自然要发生强烈的兴趣。于是乎,人物这么一出场。其形象不仅清晰明朗,而整个情节也得以波澜曲折地衍生开去。

高明的作家并不拘泥于某种固定的手法安排人物出场。他们有的擅长于让人物一出场就显得鹤立鸡群。另有的则善于运用虚实结合的写法,瞩目于让人物尚未出场,便已经站立和活动,隐隐绰绰拨动着你的心弦。“红楼梦”里,凤姐的第一次出场,就是只遣用了简简单单的八个字,未见其人而先闻其声,读来令人绝倒。那是林黛玉刚刚来到贾府的时刻,凡是须到场欢迎的人均按时到了贾母的屋里。唯有一位必须先到场的凤姐(她既是黛玉的嫂子,又是贾府的内阁“总理大臣”)却偏偏可以姗姗来迟。不惟如此,即就是那些按时到场者也决不可能有谁敢在“老寿星”面前多嘴饶舌,自讨没趣。万一哪位稍稍迟了自然更是胆战心惊,或悄然溜进屋里,或干脆消声匿迹。独独这个必须早到而又偏偏迟到的凤姐,却可以公然在未进屋前先放诞地开口让言道:“我来迟了!”曹雪芹通过凤姐这一先声后人的出场细节,把一个活蹦鲜跳的凤辣子推到读者面前。她那放泼刁钻的个性,她在贾母跟前的得宠地位,以及她将要在大观园内外演出的一幕幕戏剧,无不提前作了准确、鲜明、生动的揭示和披露。

当前,我们的文学创作中,平庸的、一般化的人物出场描绘屡见不鲜。在一些作者笔下,人物出场显得随随便便,或给人朦胧模糊的印象,或给人浅直嚣浮的感觉。最终,难免会影响到作品的艺术价值。

现实生活异采纷飞,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种种组合关系。人物的出场方式相应也形形色色,变化无穷“有一百万个可能。”作家的艰巨任务,就在于匠心独运,从那一百万个可能中间,“选择出那一百万分之一来”,以捕捉到的人物最佳出场方式,为塑造人物性格添上浓浓的一笔。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