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87年05月14日
头版
01

不动地面一草一木 可探地下千年瑰宝

我省运用先进探测手段普查地下文物

本报讯 不动地面一草一木。可探到地下埋藏的古墓葬等历史文物遗迹。这不是神话,我省地质矿产局综合研究队运用航空遥感、物理、化学探测的先进手段,已经实现了这一点。将这种技术用于大面积、系统地普查文物,在国内尚属首次。

中国历史上曾有13个王朝在我省建都,历时一千多年。关中平原深厚的黄土冲积层中沉睡着大量的古遗迹、古墓葬、古窑藏。长期以来,考古界使用的探铲(即洛阳铲)打洞普查方法,费工费时,几十平方公里面积要花八九年时间才能出结果,而且文物完整率也较低。这种状况令历史和考古专家大伤脑筋。

 1985年10月,凤翔秦公一号大墓发掘到离墓室顶部约3—4米时,为保护文物,考古人员请来了综合队技术人员,他们运用这一先进技术检测出棺椁的位置,并判断棺椁中有一塌陷,绘出详图。考古人员按图索骥,结果与事前推测完全吻合,令在场专家们喜出望外。

去年8月,综合队与文化部文物管理局和省考古研究所签定合同,用这种先进技术对位于我省宝鸡地区的周原遗址保护区(约500平方公里)进行普查,截至四月底,已发现大、小型遗址三处,古墓群、古陶窑、古马坑等多处。其中一处特大型古遗址可以分辨出墙基线条和庭园布局。综合队曾用探铲对发现的一个墓进行检查,在四米深处见到了骨片和朱砂,再次证明了用先进技术探测地下文物的可靠性。据统计,该技术探测地下文物的成功率已达80%以上。

本报记者 韩 庚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