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87年05月16日
第4版
04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访《血战台儿庄》中王铭章扮演者翟俊杰

关 伟

“滕县城头”,硝烟滚滚,枪炮声如爆。王铭章身中数弹,浑身血迹和泥土,拖着一条伤腿,率领身边唯一的一名小兵仍在顽强拒敌。小兵战死了,他被冲上来的日军团团围住。只见他泰然自若地在瓦砾场上坐下来,从容地吸了几口烟,蔑视敌人两眼,然后站起来,一拐一拐地走到弹痕累累的“天府子弟,抗日报国”的旗帜下,凝视片刻,忽地拔出手枪,对着自己的胸膛开了一枪,慢慢地倒下了……

这是广西电影制片厂摄制的《血战台儿庄》的一个镜头。

这扮演王铭章的演员不是别人,却是这部影片的导演之一翟俊杰同志。

翟俊杰同志出生在河南省开封市。一九五八年,十七岁的他参加了革命工作,先学无线电,次年在西藏军区话剧团当了演员。一九六三年,他考入北京解放军艺术学院戏曲系,毕业后分配到解放军报社文艺处任记者和编辑。

翟俊杰很幸运,有一位亲密的良师益友。乃著名的电影艺术家黄宗江同志。宗江极力鼓动他重返“艺圈”,于是他调到八一电影制片厂做了编剧。经过深入生活,他很快发表了“血刀”和《台湾儿女》两部多幕话剧,后者在全军文艺会演时还荣获过优秀作品奖。之后,他创作了第一个电影文学剧本“戎马情歌”,并且已投入了拍摄。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影片中途停机了。为此,他痛苦过,但没有却步。为了积蓄知识和力量,他毅然报考了北京电影学院编导进修班。在这所唯一的高等电影学府里,他一边担任班长工作,一边刻苦学习,准备着将来在电影战线上勇猛冲刺。毕业后,为了更加全面地熟悉电影艺术,增强感性知识,他一口气参加了四部故事片的拍摄。在《木屋》中,他扮演了主要角色的市委书记蒲剑秋;在《锅碗瓢盆交响曲》里,饰演过老经理游刚;在《黄桥决战》中又演了国民党高级将领李守维;而在“大明星”里则塑造了一个善良而又固执的老摄影师的喜剧形象。这一连串的艺术实践,为他从事编导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他对此曾说:“我演戏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这叫亲口尝尝梨子的味儿。”

在《血战台儿庄》拍摄现场,我见到了翟俊

“你担任《血战台儿庄》的导演已经够累了,怎么还决定演王铭章这个角色呢?”

“我哪有那么大的戏瘾?”扮王铭章的演员原来是全总话剧团的张光正同志。等该拍他的戏了,他因有急事,无论如何也来不了啦。但拍摄在即,救戏如救火,另外物色演员来不及了,摄制组等一天就耗资五六千元钱。我思考再三,决定顶演这个角色。现在看来,完全是歪打正着。

“下决心也不是那么轻易的。知己知彼,才能战而胜之。我对王铭章这个人物很熟悉,从外型看,经过化妆还是蛮象的。但更重要的是我对王铭章怀有深深的崇敬之情,对川军一二二师抗日报国的精神更是感动不已。当初我接到这个剧本,深夜细读时,就曾为这些‘天府子弟’的浩然正气洒下过热泪。”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