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87年06月09日
头版
01

古城长安“榆兰”香

——记台湾同胞赵肖山先生

在西安市长乐西路,有一株“榆兰”花——榆兰酒店,花开四季不谢,香飘终年不断,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海外朋友和港台同胞。栽种和抚育这株“榆兰”花的是榆林人民和台湾同胞赵肖山先生。

赵先生现在香港经商。他生活很富足,但却为不能报效祖国日日不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祖国对外开放,赵先生喜出望外,他首先想到的是为内地的经济发展贡献力量,先后为我省和陕北老区引进了大量先进设备。去年5月,他在和榆林办事处商谈技术引进问题时,榆林代表提出合资建饭店的问题,赵先生满口答应,当晚就签定了合同。有人问:“赵先生,你这样匆忙,也没有个担保,赔了怎么办?”赵先生笑着说:“要什么担保,手足同胞还不能相信?要真能赔点钱在这里,心还安生哩。”当时赵先生拿出500万,榆林地区拿出200万,商定三七开。根据投资多少,赵先生应取利为七,榆林应取利为三、结果赵先生却舍七要三。

酒店建起来了,六层160多个床位,舒适秀丽。给酒店起个什么名字呢?酒店是榆林和赵先生合资办的,赵先生在香港的公司叫瑞兰公司,这不是天作之合吗,赵先生说:“榆林取头,瑞兰取尾,就叫榆兰吧。”酒店开张之时,正是旅游淡季,而客人却天天暴满。看生意不错,赵先生便把酒店留给榆林地区经营,自己又回香港经商去了。一度,由于经营不善,酒店的生意不景气了,饭店把这个消息告诉赵先生,请他来继续管理。虽然,这时赵先生香港的生意很繁忙,但他想“榆兰”花既开了,就不应该让她凋谢,国内正在建设,管理是一个薄弱环节,自己何不借酒店给国家培养一些管理人才。便又欣然接管了酒店。现在,经过他的整理和言传身教,酒店的服务质量和态度大为改观,生意又红火了起来。 本报记者 翟龙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