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草研究专家王枝荣
陕西科技出版社出版的“陕西农田杂草图忘”和“农田杂草的识别与防除”两本书,凝结了他的心血,记录着他艰难跋涉的足迹。他,就是陕西省农垦科技教育中心56岁的农艺师——王枝荣。
王枝荣1952年从西北农学院毕业分配工作后,先后在陕西两所中等农校主讲植物学并兼任教研组长。长达18年的教学育人生涯中,他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做出了显著成绩。
1969年,王枝荣所在的大荔农校解散,他被分配到陕西朝邑农场生产科当参谋。这个农场地处铜镜般的黄河滩。农田里草害的猖獗,使这位植物学老师寝食难安。从此,他开始默默地研究整理杂草资料,准备为防除农田杂草大显身手。1977年,随着科学春天的到来,他科技归队来到渭南地区农垦局农科所。一到岗位,他就承担了《陕西渭南垦区旱田杂草调查与草害的研究》和“麦田杂草除草研究与推广”两个研究课题。1981年初,他编绘成“渭南垦区杂草图谱”,为农场农田杂草识别和防除提供了图文并茂的工具书。1982年3月,应中国杂草研究会主任、南京农业大学李扬汉教授的邀请,他在中国植保学会杂草研究会常委会上宣讲了《陕西渭河流域杂草调查研究》的长篇论文,受到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同年,西北农学院学报也发表了他5万字论文。
此时的王枝荣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在省、地农垦局及农科所领导的支持和王权等人的合作下,王枝荣围绕《陕西农田杂草图志》的编著,把调查研究的重点从渭南垦区转向全省的广阔田野。为了把“图志”编出特色,他们对每种草的主要特征、消长动态、分布生境、感染危害、防除方法,都要进行细致的调查研究,对危害严重的主要杂草,还要分别绘制成株图、幼苗图和子实图。同时,他们在很短时间内,从全省各地取得现场调查数据,准时采回标本。一次,他们去蓝田县调查,王枝荣肠胃炎复发。他顾不上休息治疗,一边服药一边拖着虚弱的病体飞赴延安调查。
在三四年的时间里,王枝荣和他的助手们顶着讥讽和不公正的议论,克服重重困难,调查了全省6个地、市的17个国营农场、8个部队农场及600块样地,采集标本两千余份,并且汇集整理积累了调查资料,终于编著成“陕西农田杂草图志”。有关专家认为,此书“在国内目前出版的同类图书中名列前茅”,被推荐为国庆35周年献礼图书,畅销全国。在此基础上,他文编著了《农田杂草的识别与防除》一书。他与其他三位同志合作研究的《麦田杂草防除研究与推广》课题,被评为陕西省优秀科研成果,受到省人民政府的奖励。
现在,他被西北农业大学研究生部聘为兼职指导教师,为研究生讲授“杂草学”,并直接指导两名研究生开展研究,他被南京农业大学聘为《中国杂草志》编委,正从事编委会分配的编写工作;他应农牧渔业部农垦局生产处之约,正在为《国营农场杂草防除手册》编写“农田主要杂草”部分,他还被中国杂草研究会、陕西省植保会等6个全国、全省性学术团体吸收为会员。
(杨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