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87年06月27日

陕西工人报第3版 闲话“掉包” 学生零用钱之面而观 厂长骗婚记 多梦的时刻 女性婚后仍需知心朋友 邻里相处十忌 一封信毁了一个家 五分钱

当前版:第A3版:第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第3版
03

闲话“掉包”

潘振扬

在《红楼梦》九十六回中,写贾母、王夫人等为宝玉议婚“作了难”时,凤姐想出了个主意,她说:“依我说,这件事,只有一个‘掉包儿’的法子。”“掉包”计在“三十六计”中亦称“移花接木”、“偷梁换柱”,在封建社会乃至旧中国采用包办婚姻时是最常用的伎俩。“掉包”一词,最早见于清人李玉的《意中人》传奇;“为不敢求亲相府,且掉包嫁我娇嫁。”

据明代陆容《菽园杂记》所载,明时婚嫁之时,“掉包”计是主婚者和骗婚者拿手的把戏,并且所采用的“掉包”手段也是多种多样的。在京师有以妇女嫁外地人为妾者,初相看时,女方以美人儿出来拜会,到了临嫁之时,则以丑妇换之,时人名曰“戳包”。还有的是嫁过门之后,“新娘子”乘男方不备而盗其所有逃去者,叫作“挐殃儿”。此外,还有以幼男诈为女子,敷粉缠足,使其态非常逼真,过门后乘男方不意而逃遁。据说,明代成化年间,曾有“女”嫁一监生,由于防范很严未及逃既而送往官府被治罪法办。

由于“掉包”计是一种骗术,不仅用于旧时包办婚姻,也往往被骗婚者所利用,不难想象,在那样的时代受“掉包”之苦的,肯定不在少数,为此而人财两空、造成婚姻悲剧的家庭,无不对“掉包”计深恶痛绝。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