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罗马的角斗
王育民
电影《斯巴达克思》公演后,那波澜起伏的剧情、宏伟壮观的场面、浑厚雄烈的气氛,引起了青年朋友的极大关注。特别是那残忍的血腥角斗,更使人栗栗窒息、惊诧不已。
古罗马的奴隶角斗,有同中国奴隶社会的人殉、人祭,都是人类文明史上罪恶的一页。
据载,角斗最初源于伊达拉里亚,且与丧葬有着紧密的联系。因为古罗马人相信死者的灵魂是用人血来赎罪的,继而由杀战俘、奴隶作祭品为奴隶角斗。罗马举行的第一次奴隶角斗,发生在公元前264年,仅有三对角斗士进行了表演。公元前105年,罗马元老院准许角斗列为公开演出项目,从兹,角斗表演规模不断扩大,次数日益增多。角斗,也便失去了起初的祭奠亡灵之意,而成为奴隶主贵族的一种残酷的娱乐方式了。
角斗士的来源有罪犯、自由民,而主要来源则是战俘奴隶。战俘奴隶由奴隶主选其身强力壮者,进行专门训练,培养成职业角斗士。著名的奴隶起义英雄斯巴达克思,就是被罗马人俘虏后送到加普亚城角斗学校充当角斗士的。
既然角斗表演是灭绝人性的,那么,为什么又有众多的观众热衷于欣赏呢?其因原多种多样。有人被角斗结束后分配肉食所诱惑;有人籍表演进行输赢赌博;有人出于对角斗者的崇拜和钦佩……另外,对国家,这也是战争教育的一种有效方式。罗马,是一个尚武的国度,流血和屠杀与军队的光荣和征服连在一起。
基于上述原因,罗马建筑了众多的竞技场,作为娱乐场所和人工战场。规模最大的是罗马城的园形大剧场,最多时可容纳观众5万人。该剧场公元80年落成时,曾举行了为时100天的比赛。有一天,3000人进行角斗,另—天,有9000野兽被杀。血光剑影中,角斗士与角斗士、野兽与野兽、角斗士与野兽殊死搏杀,最后用大水淹没整个竞技场,又进行舰与舰的模拟海战,以此才结束了长达百日的庆典活动。至今,这个大剧场遗迹犹存,成为人们睹物思情的活标本。
在罗马,大多奴隶主都有角斗士训练所。训练期间角斗士使用的武器是木剑和柳条盾,打击的“敌人”是画有人头、胸的木桩。只有正式表演时,才发给矛、三叉戟、剑和短刀等真实武器。且必须穿戴有护臂、护膝、头盔和皮条绑腿。而电影中的斯巴达克思,导演始终没有让他戴上头盔,从艺术角度讲,可能是为了更充分地表现出斯巴达克思威武不屈的性格,而从历史史实出发,却是向中国观众开了一个不小的玩笑。
在比赛前,角斗士可享受一顿“死刑前的宴饮”,然后列队进场,若皇帝在场,还要向皇帝高呼“濒死者向您致敬”随着伴奏音乐的起伏,角斗士才逐渐进入高潮。角斗拼杀,既有个对个,也有队对队,胆怯者,裁判可用火炬和皮鞭督战,以至其战死。如果一方体力不支或受伤倒地,要求对方饶恕时都必须举起左手。这时,败者的命运便由观众掌握,如果观众认为他是勇敢的失败者,则拇指朝上,表示免死,否则,拇指朝下,以示杀死。
在罗马,角斗士虽然地位低下,过着非人般的生活,一但他们剽悍勇猛的性格却得到倩女们的极大崇拜。当角斗士角斗胜利获得释放时,旋即成为妙龄女郎追逐的目标,据一些讽刺随笔记载,还有元老的娇妻随角斗士私奔的艳闻,所以有人便得出角斗士是“光荣和堕落两者兼而有之”的结论。即使英雄的战败者,也能得到妇女们的崇拜,据说罗马有一种习惯,新娘为了表示自己的勇敢和对英雄的崇拜,还要倒在战败或战死者身上,用角斗士的鲜血浸浸自己,以示极大的荣耀。
角斗,是古罗马奴隶社会残酷、血腥的罪证,直至公元403年,才消失于罗马的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