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余热暖故园
——记离休干部范希杰二三事
安淑珍 姚艳
在韩城市板桥乡康弯村,村民们争相传颂一位离休老干部热心为山区致富办实事的佳话。这位老人就是曾多次出席省、地、县老干部先进代表会的韩城公路段原副段长范希杰。
护堤
1981年秋,雨水过多,山洪暴发,滚滚洪流冲毁了板桥乡药树村一带的公路护堤,严重地威胁着山区交通和几百亩农田。范希杰不顾年老体弱,主动承担起这项长150多米、高7米的护堤工程的组织施工重任。
在施工的日子里,老范同村民们一起干,腰脊老损使他直不起腰,疼得睡不着觉。老伴心疼地对他说:“你这么大年纪了,何必受那个苦!”他哈哈一笑,第二天照样上工地。经过120多天的辛勤劳动,老范带领大伙一起出色地完成了任务。6年来,经过多次洪水冲击,护堤安然无恙。
引水
康弯村位于河北岸的半山腰,村民们祖祖辈辈到三里路以外的小河里去挑水,吃水十分困难。加之近年工业发展很快,河水污染严重威胁着群众健康。
为了解决群众吃水问题,范希杰几乎踏遍了康弯村的山山岭岭,沟沟岔岔。他在一次走访老农时得知,村南金水坡曾有一小股水,但前些年已被土石阻塞。于是他就前去勘察,终于找到了水源。水量虽小,但水位高,离村只有1300多米,只要打通40余米山洞,修个蓄水池,花9000余元就可以引水进村。在县水利局和村民们支持下,采取村民集资、国家补贴的方法,经过半年苦战,全村家家户户的水龙头哗哗地喷出了自来水。
后来,老范用同样的方法,使周围四个村的村民都吃上自来水。
修桥
岭底村,大部分耕地和通往公路的要道被居河隔开,过去河上只有几根木椽搭成的小桥。每逢夏秋河水上涨,桥被冲走,村民下地,学生上学难以通过。据统计,30年来已有26人过河不慎落水丧生。于是,村民们决心修桥。
老范又热情地参加了测量、设计和指挥施工,在架桥中,他不顾自己年老多病,爬在工地上阴暗的小屋里一干就是10多个小时,很快拿出了设计方案和施工计划。打拱圈的关健时候,正是天寒地冻之际。民工轮流换班,他竟坚持了30多个小时没有合眼。经他精打细算,就地取材,仅花了3万余元就架起了一座50米长的石桥,比原计划节资5万元。县上和村民们多次提出要给他优厚的报酬,都被他婉言谢绝了。
身退心不退,余热暖故园。现在范希杰仍壮心不已,他决心在有生之年为山区致富再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