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个文字法如何
张福祥
周末,合家围坐电视机前,或去影院看电影,很有一番乐趣。然而,倒胃口的事也有:幕屏上那繁写汉字,常使读小学五年级的女儿目瞪口呆。幸亏老祖宗的那么点“遗产”,鄙人倒还有些继承,不然,对孩子殷切地求教,也恐怕爱莫能助了。
据说,汉字是一个叫仓颉的什么人创造的,历史极悠久。遗憾的是,由于形体复杂,笔画繁琐,给人们的辨认和书写带来诸多不便。五十年代,国家颁布了汉字简化方案,从而以易认便写受到普遍的欢迎。
岂知近几年,莫名其妙的“复古热”风靡一时,汉字在岁月的洗礼中,遂渐露出了原来的“峥嵘”面目——精减了的笔画,悄声地“完璧归赵”了。风源不详,大抵因为香港影片在国内放映后的缘故罢。自此,影视界跃跃欲试,争相效仿,把个屏幕点缀得“如花似锦”。影片《少年犯》的编导者颇具匠心,只是那别具风格的字幕,竟把青少年们唬得一楞一楞的,面对一双双纯真木然的眼睛,假如制片人身临其境,真不知作何感想?影视界抢了头功,街头广告,商店牌名甚至某些报刊也不甘落后,似乎繁写汉字便是“国粹”,非繁而不足以显露其极负才华!(书法字画则另当别论)如此误人子弟,可憎!
汉字复繁及种种不合规范的社会用字,人们称之为“文字疫”,虽有所诊治,但疗效甚微。于是,小子我便傻想:何一日“人大”开会,但愿有位代表建议将此问题列为提案,认认真真地讨论一下,立个文字法,切实有效地控制住“文字疫”的蔓延传播,以保证社会不受危害,大约也算做是一件好事。
谨此,我先替女儿及亿万初学文字的少年儿童,向这位尊敬的人民代表深鞠一躬,以表谢意。
“等我长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