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胆略奏鸣曲
——记西安民办“航联”公司总经理彭有龄
魏晓梅 柳江河他想一辈子都争当第一个吃螃蟹的勇士。
60年代,他和他的合作者研制的测试仪器微电机和飞机示波器,填补了我国两项空白。
他是我省制做电热褥的“先驱”。
他是我省率先抛弃“铁饭碗”开办民办工业实体的工程师。
他,就是西安民办航联能源自动化工程公司的总经理彭有龄。
彭有龄从小生长在陕西农村,是个地地道道的“乡里棒”。他具有中国人民传统吃苦耐劳的实干精神。
1958年,他考入西安航空工业学院(今西北工业大学),学的是飞机自控专业。1962年分配到某研究所,搞测试仪器。这期间,他因研制测试仪器微电机和飞机示波器,被所里评为又红又专的科研标兵。接着又入了党,晋升为科研室副主任。并且受到邓小平等中央领导同志的接见。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正当他奋击的时候,文化大革命开始了。他入狱出狱,出狱又入狱。在12年的风风雨雨中,他没虚度春秋,在看守所里学会了英语。1980年,他的“问题”终于被搞清,恢复了公职、党籍,补发了工资。他顾不上回味苦涩的往事,又朝气蓬勃地投入了新的生活。
80年代初,某研究所,由于军品任务逐年减少,这里也出现了“百迷”;扑克迷、棋迷、英语迷、织毛衣迷
彭有龄却闲不住。既然军工任务少,就干民品。他根据飞机保温罩的原理,设计制做了一条电热褥。试用后,效果较佳。于是,他们研究室很多人被吸引来了。为了打破平均主义,他规定:大家业余时间干,实行计件工资,职工家属均可参加。这一下,家在农村的把妻子接来了;家在本所的,把孩子也动员起来了。真是众人拾柴火焰高呀!仅仅三个月就生产了6千多条电热褥,行销全国各地。但是有的人看他们赚钱多了,眼红、嫉妒,说他走的是歪门邪道。于是,刚有点生气的电热褥生产遭到了厄运。1983年,他调到一家小厂,想一显身手,但是,这里的一切并不象他想象的那样完美。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的复杂,使他依旧感到英雄无用武之地。他的抱负又一次落空了。
1984年,农民纷纷进城办企业,他又坐不住了。农民都能进城办企业,我们这些工程师为什么不行?我有知识,懂技术呀!于是,他下狠心砸了“铁饭碗”,与农民合办了一个华成机电设备厂。这仅仅是他走向成功的第一步,他的胃口还大得很,他又思考着办更大的企业,干一番事业。于是,一个庞大的计划开始实施了……
三
他到西安招兵买马,租地建房。1985年8月,一个由辞职的知识分了自由组合,自筹资金,自由经营,自负盈亏的民办工业实体——西安航联能源自动化工程公司诞生了。公司主要从能源、交通及建材行业的自动化工程开发和承包业务着手。一年多时间过去了,他们竟创产值150万元。加拿大曾与某油田签订合同,为其制做一种质量要求很高的计算机工作台。彭有龄带着技术人员也赶去了。他用“亏本”的方法,同油田签订了合同。他要与外国人竞争,要彻底改变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的“洋人热”偏见,他与同伴综合了美、日、德等国工作台的优点,反复研究终于设计出一种式样美观大方,质量稳定,经久耐用的中国式茶色玻璃工作台,厂方十分满意。
四
“航联”成立只有一年半,现有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达百万元,已上交税60多万元。此外,还与航空工业部的一些研究所和一些大专院校建立了多种横向联系。彭有龄这时也该知足了吧,然而,这仅仅是开始,他准备把公司发展成“科研、生产、贸易”三位一体的“航联集团公司”。我们深信,他的事业一定会再次获到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