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不必惶惑
李兴文
据说,现在世界每年发表的化学文献,若使一位懂得四五十种外语、精通化学所有分支的化学家读将起来,他每天读八小时,也要读四十八年才能读完。后面四十七年的还来不及读,差不多就两鬓斑白了。化学文献如此,其它学科也英不亦然。那么多的报章杂志文献资料堆积在一起,确实是浩如烟海,汗牛充栋。一个人纵使下再大的功夫,恐怕也难以窥其万一。这就难免使读书人感到惶惑,以致眼花缭乱,无所适从。
人生有限,学海无涯。要想在有限的人生长河里使书籍真正为我所用,学有所成,答案也许是多种多样的,但我以为,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当是有目的有选择地读书。
如果说目不暇给的报刊书籍文献资料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大森林的话,那么谁也不会兼收并蓄,见啥都爱。因为这既不可能,也无必要。挖药材的何必要对动物感兴趣,须知动物辈自有猎人觅而猎之。同样木匠无须找枯枝,因为这对他来说毫无用处。只有小孩子天真好奇,见啥爱啥,他最后弄到手的不外乎是一些花草虫鸟而已,能派什么用场?由此及彼,不难着出:自古及今,大凡成就事业者,固然不乏博学多才之人,但更多的则是在某一学科领域进行了锲而不舍矢志不渝的专门研究。福尔摩斯的天文知识近于零,但这并不影响他成为柯南道尔笔下的一个世界著名侦探。“你说咱们是绕太阳走,可是,即使咱们是绕月亮走,这对于我或者我的工作又有什么关系呢?”他的这番话乍听似觉可笑,细想却有道理。这就启示我们:读书时要以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为半径,然后近距离向外辐射。结合的比较紧密的专业书籍要多读、精读,除此之外的书可少读或不读,或稍后浏览,或作为茶余饭后的消遣。与其在各门学科上蜻蜓点水,平均使用力量,不如将精力凝聚在一个聚光点上,以达炉火纯青之境地。由此观之,提出要有目的有选择地读书就实在不是无知妄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