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榆虽晚霞满天
——长影演员浦克小记
宋国贤
一提起浦克这个名字,从当代中学生到五六十岁的电影观众,都会想起《甲午风云》中的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英雄儿女》中的朝鲜族老人金正泰、《艳阳天》中的马之悦、《人到中年》里的焦部长、《松花江上》中的……人们这样熟悉浦克,就是因为他在银幕上留下了一个又一个辛勤劳动的成果。
浦克进入电影界是在30年代后期。祖居山东蓬莱的浦克,早年随家迁到东北沈阳。为了生计,他15岁就在一家商店当学徒。1938年,当时设在长春的伪“满映”到沈阳招生。非常喜爱电影的浦克一举考中,从此,他开始了电影演员的生活。然而,在旧社会,浦克的思想充满苫闷,艺术才华得不到充分发挥。我党接收“满映”部分人员和器材后,浦克在我地下党领导人金山的带领下,从事进步影片的拍摄。《松花江上》等片,就是这个时期的作品。
随着全国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设在黑龙江省兴山市(今鹤岗)的东北电影制片厂(长影前身)迁回了长春市,开始了大规模的电影摄制生产。不久,浦克从北京回到了长影,全身心地投入到电影创作中去,一部接一部,有时一年拍两部,他的演技也日臻成熟起来。随之而来的,浦克的名字也为越来越多的电影观众所熟知,浦克塑造的银幕形象也为越来越多的电影观众所喜爱。
三年前,年近七十的浦克离休了。他虽办了离休手续,却没有离开影坛。仅去年,他就参加了反特片《冒名顶替》的拍摄,接着又在具有关东特色的影片《关东大侠》中担任主要角色,今年上半年,他又在清宫历史巨片《两宫皇太后》中扮演清朝大臣,刚拍完这部影片的镜头,于彦夫、张园二位导演又请他在《中国的“小皇帝”》中担任张爷爷。
浦克如今已年过古稀,但他身体健康,满面红光,思维敏锐。他原任长影演员剧团副团长,对培养青年演员做了大量工作。
浦克有一个美满的家庭。老伴儿夏佩杰是与浦克同时代从事电影表演艺术工作的老演员。近五十年来,也塑造了几十个银幕上的老大嫂、老大娘的形象。一年多以前,夏佩杰突然患中风卧床不起。浦克日夜精心护理照料,直至夏佩杰的病情好转,他又奔赴北京外景地。
浦克近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