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87年10月13日
第2版
02

业余大夫的火热情怀

他是一个接触网工,却操起了行医的行当。他两年多来坚持8小时之内上班,8小时之外行医。先后为职工解除病痛1400多人次,看病分文不取,自己贴钱不算,光时间就贴进去3000多个小时。

他叫余泽祝,今年26岁。

1985年,余泽祝退伍后,到安康供电段当上了一名接触网工。他所在的麻虎工区位于神农架西部边缘的白河县境内,山大人稀,生活条件艰苦,站区共有职工及家属200多人,每天只有一趟旅客慢车到站停车。谁若有个头疼脑热,即使到最近的旬阳铁路卫生所就诊,往返一次最少也需要两天时间,如果到安康铁路医院,需要的时间就更长。小余刚到工区不久,就深感职工家属看病困难。

余泽祝在部队服役期间,曾到卫生学校学习过两年,毕业后一直在部队从事医疗卫生工作。经过刻苦学习,他已掌握了一般常见病的诊断和治疗,能做十几种简单的内外科手术,特别是针灸治疗法,还有独到之处。他想,自己有一技之长,如果能在站区办个医疗点,既可以减少病人痛苦,又可节省人力和资金。他的想法得到站区职工的赞同。段工会和上级有关部门领导当即组织联系业务部门对他进行考核。考试合格后,经过前后一个月的奔波,站区医疗点在他的宿舍诞生了。

从此以后,余泽祝把满腔热情倾注在患者身上。不论是午休,还是晚上,只要谁有病,他二话不说就出诊:病人一找上门,不管再忙也要丢下手里的活,立即就诊。今年3月份,麻虎车站唐师傅70多岁的老母亲不慎跌了一跤,躺在床上不能起来。小余得知后,主动到唐师傅家为老人针灸、按摩,不管天晴下雨,每天坚持一个小时。有一天,他干活很晚才收工,躺在床上不知不觉就睡着了。朦胧中妻子推他起来吃晚饭,他翻身一看表,不由“呀”了一声,已经快10点了,唐大妈还没有扎针呢!他顾不上吃饭,便提着药箱急步出了家门……

余泽祝为大家治病,一不图名,二不图利。几年来,他没有收过患者一分钱,没收过患者一份礼,而他付出的却是那么多。医疗点刚成立时,他把自己家里用的脸盆改作垃圾桶;他把工会给他救济的30元钱不声不响地拿去添置了医疗器械:医疗点药不全,他外出不管在哪里看到急需的药品掏钱就买,光这一项粗略计算了一下,至少超过300元。

余泽祝为病人服务热情周到。1986年被郑州铁路局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陈连生 吴新友 任耀旭)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