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的级别
秦耕
我曾半开玩笑地问一个和我很熟的小学生:一边是科学家,一边是区长,让你选择,你愿做什么?天真无邪的孩子毫不犹豫地回答:“愿做区长。”
按照“不想当元帅的士兵就不是好士兵”的观点来衡量,孩子的想法也未必有什么错,区长总得有人去当嘛!不过,在孩子幼小的心目中,觉得做官比做科学家“有出息”的看法却叫人不安。
这能怪孩子觉悟不高,“心术不正”么?我们的学校对孩子进行的“五爱”教育中、就有爱“爱科学”。可是孩子为什么却羡慕做官呢?这恐怕得从社会影响中去找原因。这几年,一讲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不少地方和单位总是拿当官作标准。而实际上一旦哪位科技人员或其他知识分子进了“班子”做了官,马上就“鸟枪换炮”,“实惠”起来。房子、车子、位子、票子什么待遇全有了。而没有当上官的知识分子、科技人才,尽管也能给你靠上个什么“级”,但待遇就差远了。这不是“官本位”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么。
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李宝恒同志曾经指出,追求科学真理与追求权势是不相容的。愈是在贫困愚昧的国度里,权势愈显赫,争权夺利的斗争愈激烈。于是,在那里没有多少人钻研科学技术,倒有不少人精于权术。如果权势在人们的价值观念中居于重要地位,如果物质的愿望只能依靠权力得到满足,那么国人的观念必然是:一打科学家抵不过一个“长”。
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曾在美国二十年。一九四九年新中国刚一成立,他就要求回国,因遭阻挠,未能实现。直到一九五五年,中美两国在日内瓦举行会谈,经周恩来同志过问,才使钱学森回国愿望得以实现。美国为什么不放钱学森回国呢?一五十年代的美国次长丹·金波尔说:“我宁可把这家伙枪毙了,也不让他离开美国。那些对我们来说至为宝贵的情况,他知道得太多了。无论在哪里,他都抵得上五个师。”
能“抵得上五个师”的科学家,够什么“级”?这位洋大人三十多年前所说的虽不怀好意却又十分中肯的话,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