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87年11月03日

陕西工人报第4版 老骥伏枥 耕耘不息 哨音(外一首) 图片新闻 文学青年 (散文) 挺起民族的脊梁 梅大叔 (十七)并非魔术 图片新闻 广告

当前版:第A4版:第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第4版
04

挺起民族的脊梁

——被报告文学集《脊梁》

桑秋

尽管在近几年的文学园地里,英雄模范人物常常受到冷落,但时代激荡的风云毕竟造就着一批又一批的英雄模范人物。他们挺起刚劲坚实的脊梁,双脚踏在浑厚广袤的大地上,扛起改革的大纛,民族的重负,奋力地开拓着,前进着。他们用汗水和热血创造的业绩使一切有良知的艺术家们醒悟了:没有理由冷落他们!

西安市总工会宣教部编辑、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报告文学集《脊梁》就是这样“一本叙述当代风云人物的书,一本叙述今日古城风云人物的书”。

作家们用饱含激情的笔触,生动真实的画面向我们讲述了这样一批普普通通的劳动者的不平凡的业绩。他们有创业的艰辛,有开拓的险峻,甚至有生活困窘时洒落的苦涩的泪水;有对事业执著的信念和献身的精神,也有对历史谬误沉痛的反思。正是这些,组成了他们坎坷而艰难,慷慨而壮丽的人生。他们其所以能成为时代之子,成为英雄模范人物,也正是因为他们不仅战胜了征途上的险阻,而且战胜了自身的困惑。

因为,他们有一副中华民族不屈不弯的脊梁!

胡兴汉,一个地地道道的关中老农,竟从山道塬沟的土窑洞里风风火火地冲出来,办起了十几个红红火火的村办企业;宁静,一个旧社会给店主“打扫卫生,倒痰盂,打狗支桌子”的小伙计,竟将一个惨淡经营,濒临倒闭的小饭馆办成了饮誉国内外的饺子馆,又将“饺子宴”摆到了东瀛:潘松辰,一个貌不惊人的工人技师,却时时不忘自己是人民代表,时时心系百姓之安危困苦,竟将加强华山风景区建设的议案提到了省人代的会议桌上;常俊福,一个至今还坐在油漆斑驳的办公桌前的厂长,却能使“骆驼”永不停息跋涉的步伐,搪瓷产品源源不断飘洋过海……一幅幅生动的彩照在我们面前展开,一个个活脱的人物在我们面前耸立,使你在掩卷之时不能不为之感奋,为之咏叹,为之顿生仰慕之情。

一批为事业而燃烧的灵魂,一批为民族的崛起而挺立的脊梁!

我赞叹作者、编者、出版者的胆识,感叹主人公们的精神,之后又隐隐感到尚有些不尽人意之处。

就艺术而言,我感到书中的个别篇章尚嫌功力不足,特别是表现手法上变化不大,联袂成书,似有雷同之感。知道改革是前所未有的事业,改革者的面前绝不会是飘香的花径林荫,除了人与自然的矛盾外,人际关系,改革者与传统的观念、落后的生产关系之间的冲突是任何改革者也绕不过去的。而恰在这一点上,我们的作者们(不是所有的)却收敛了笔锋,有意或无意间绕开了或淡化了。这就不能不减弱了作品的感染力。

时代期待着更多的风云人物登场,我们期待着更多的描绘革命英雄人物作品问世!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