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涧道情(散文)
刘调平
我藏有两盘清涧道情的录音。我常常一边听着那音乐,一边不由地要奇怪:何以象我们清涧那样山大沟深的地方,竟会产生出如此舒坦、飘逸、回肠荡气的乐曲来?
其实,要听好道情,仅靠录音是不行的,那须到我们清涧乡下去。
正月里,才吃罢初一早上的饺子,人们便不甘寂寞了。弄几张席片,竖几根木棍,简单搭起个台子,丝弦一响,梆子一敲,就有人上场了。登台者手里扬着蝇刷子,脚下迈着八字步,沉浸在一派天人合一的艺术氛围中,嘴里洋洋自得地唱着:“哦来——上的南哟山嗨,哎嘿哩嗨,哎嘿哩嗨,哎嘿哩一哎嘿哩——哎嘿哩哎嘿哩嗨……”
这便是清涧道情。
道情唱到劲头上,演唱者身上就象附上了灵气,两眼眯成一条线,手里的蝇刷子不停地甩打着,嘴里却仍然是扬得长长的调,直唱得漫山遍野的观众们全都手舞足蹈地象是着了魔。
然而,这才只是道情的清唱。清唱罢了,自然该开正本。来一出《张良卖布》、《湘子出家》什么的。人们早已听熟了,却偏偏还要听。人们所要的,也正是那个烂熟烂熟的味儿!
据一个已唱了半辈子道情戏,看来,余下的半辈子也必将献给道情事业的姓曹的胖子考,清涧道情乃道家音乐,是当地民歌外加清涧方言长期衍变的产物。这观点怕是真有点道理。在清涧道情中,道家的影响是明显的。至今人们唱道情,手里也少不了道家的拂尘。于是,清涧道情最显著、最惹人喜爱的特点,就是那十分的飘逸。这又跟道教的风流超脱不谋而合。至于清涧方言是不待说的:清涧人唱道情,不用清涧方言用什么?令人惊叹的是,平时连我们自己人都不敢恭维的清涧话,一旦在道情中唱出来,便立即妙趣潢生,有味又合辙了。
清涧这山大沟深的地方,之所以产生出这么舒畅,坦荡、风流、清爽的音乐,还有着更加重要的一条:那便是清涧人从来就是不屈不挠的乐天汉子,所以,这清涧道情也就象了清涧河的流水儿,一副从容不迫的样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