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88年01月02日
头版
01

为使青藏公路铺上“黑色缎带”

——记第一公路设计院副总工程师喻文学

青藏公路是进藏物资的主干线,西藏人民把这条路称为“金桥”和“生命线”。但这条路由于穿过高原多年冻土区,难以铺筑成沥青路,并且是凹凸不平的沙石路面,汽车在路上行驶十分艰难,单趟从格尔木到拉萨就需一周左右。

在冻土区铺筑沥青路,是世界性的科技难题。然而交通部第一公路勘察设计院的科技人员和工人决心攻下这一科技难题。他们组建了由科研、设计、施工等9个单位参加的青藏公路科研组。1963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地质系的该院副总工程师喻文学担任了这项工程研究组的副组长。1980年,老喻和同志们远离家乡,来到了“四季穿棉袄,终年地结冰,风吹沙石跑”的青藏高原腹部地带,开始了艰苦的科研与施工。

喻文学体重仅有90多斤,要在海拔45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工作,谈何容易?这里的氧气量只有内地的一半,他坐在沙发上还要大口地喘气。这里的气压低,连面条也难以煮熟,而他患有严重的胃病。他不顾艰苦的条件和病魔的折磨顽强地工作,当地规定一个工作日为6小时,而他每日虽只能进食三四两却工作10多个小时。白天勘察一天,晚上还要查阅国内外科技文献,整理分析各种野外勘察设计资料。几年来,他和科研组的同志们一起,研究冻土公路下沉、翻浆、断毁等情况,制定保护冻土路基填土高度的最佳方案,采取无机结合料外参剂,用于多年冰土地区修筑路面承重层和用无规聚丙烯取代沥青铺筑路面等科学方法,试着给冻土区路面铺设沥青。1985年,他们终于获得了成功,青藏公路760公里的冻土区沥青路终于铺筑完了,填补了我国科技领域的一项空白。今年7月,《青藏公路多年冻土地区黑色路面修筑技术》这项科研成果荣获了国家科技进步奖。

现在,青藏公路冻土区铺上了“黑色缎带”,从格尔木到拉萨由单趟一周变为两天。原来被喻为“人类生活禁区”的高原大地,而今向人们敞开胸怀。

赵观进 交工会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