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骆驼”的足迹
——西安人民搪瓷厂侧记
企业精神 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 精益求精 勇创一流
在西安市环城东路与长乐西路接壤处,一栋高高矗立的立柜式楼房,引起了来往行人的注目。这就是西安人民搪瓷厂正在兴建的工艺品车间。
西安人民搪瓷厂,是1951年由中国人民解放军63军后勤部部分转业军人,利用恳荒种地节俭的20万元资金,筹建的西北地区第一家搪瓷生产企业。建厂初期仅有几十名职工,两台旧轧车和两座旧式土烧成炉,租赁的几间破旧民房,既是厂房又当宿舍。职工们在设备简陋和条件艰苦的环境下,发扬“蚂蚁啃骨头”的精神,土法上马,土洋结合,使工厂不断发展。经过30多年的努力,这个厂现已成为规模较大、技术较新、设备先进、工艺精良、技术力量雄厚、产品质量先进的全国搪瓷生产重点厂家。闻名中外的“骆驼牌”日用搪瓷器皿,内销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外销亚、非、欧、美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80年代以来,“骆驼”系列产品在参加全国同行业质量评比中,分别名列前茅。今年参加全国评比考核的9个产品,全部获得满分,被评为“瓷面好、操作好、花色好”的三好产品,保持了优质产品的信誉。1985年以来,该厂荣获“全国轻工业优秀质量管理企业”和陕西省“六好企业”的荣誉后,去年3月又被评为陕西省省级先进企业,受到省政府表彰。
近年来,这个厂坚持了改革、搞活的方针。在市场开放、竞争激烈、原材料涨价、费用增多的情况下,该厂职工付出了更加艰辛的劳动。他们继承和发扬了勤俭办企业的光荣传统,面对困难不低头、不气馁,不等不靠更不伸手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创出了一条“着眼于内,改革挖潜,走依靠内涵发展生产”的路子,使企业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生产和效益逐年递增,取得了国家多收、企业多留、个人多得的好效果。1986年完成产值2368万元,比计划增长12.77%,实现利润371万元,比上年增长59.65%,突破了“六五”期间的最好水平,去年1至11月份,完成产值2270万元,较前年同期增长4.11%,实现利润362万元,比前年同期增长3.1%。
如今这个老厂锐气不减,正在充分运用企业自主权,围绕着工厂的方针目标认真实施,进一步深化企业内部的配套改革,努力增强企业的应变能力、消化能力以及自我改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使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改革中稳步健康地发展。他们认真贯彻三个条例,强化了厂长负责制,深入推行现代化管理,实行方针目标管理、全面质量管理、微机管理和标准化管理等,进一步落实经济承包责任制,使职工利益与企业经济效益和个人贡献大小紧密联系,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去年5月,又被评为“全国百家经济责任制搞得好的企业”之一。
这个厂为了扩大名优产品生产能力,本着“投资少、见效快”的精神,以名优产品为龙头,通过“产品扩散”、“内联外引”、“综合利用”、“技术协作”、“工商联合”等多种形式,大力发展横向联合,先后建立了5个联合开发体,增强了企业后劲。最近,被省政府授予“横向经济联合先进单位”
社会在前进,搪瓷制品也随着人的需要而不断变化和发展。这个厂的广大职工和工程技术人员,大胆向多功能、新领域开发,相继生产出建筑配套、家庭摆设、卫生设备、工艺美术等新产品,使产品发展成170多个品种,500多个规格,4000多个花色,基本上形成了生产一代、储备一代、试制一代、规划一代,常变常新,货畅其流。
本报通讯员 安新鲜(题图照片王学智)
1966年3月,邓小平来厂视察时的情景。
张重一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