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88年01月12日

陕西工人报第4版 肯德基家乡鸡 春雷 务花杂思(散文) 龙年来临 有感于编辑的笔 A县之最 上学路上 渔夫的歌 小幽默 晨

当前版:第A4版:第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第4版
04

有感于编辑的笔

李芳对于编辑的笔,我是深有感触的。去年,我先后给某报投寄了两篇新闻报道,均在千字左右,后来文章见报后,使我吃了一大惊,其中一篇只剩下百余字,另一篇竟也只有三百字了。我当时怨叹道:编辑的笔太毒了!

编辑为什么如是大砍大杀?特别是删掉的那些文字,正是稿子当中语言最优美的部分,这就更加令人惋借不已。后来,我冷静地将报上的文章和原稿作了几次详细对照,又研读了毛泽东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二日写的《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等几篇文笔精湛的文章,方才悟出编辑的笔“毒”得有理。从标题到段与段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通篇的主题,都改得突出、鲜明、通畅,有繁有简,繁则有血有肉,生动活泼;简则能一句话高度概括某一方面的内容,文人墨客们说的“用字如用钱”的道理,大概也就在此吧,至于删去的那些自己认为是“语吾最优美”的部分,却正是附赘悬疣的败笔,因而使我当时就想起了一位著名作家的一句话:“语言的美丽不在于词藻的华丽,而在于把事物的本来面目说清楚。”实乃茅塞顿开,受益不浅。

从那以后,我无论撰写什么稿件就慎重得多了。从道词造句,段与段之间的转承和全文的布局谋篇,到一个标点符号,一个字的正确与否,我都仔细雕琢,力求少出或者不出弊病(当然不可能天衣无缝)。我想,这样做,不仅对自己的长进有所裨益,就是对编辑也少添麻烦。

这就是编辑的笔对我的启迪,写出来或许对初学写作的同志能有帮助。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