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办杂货店(散文)
董安宏
“我要办一个杂货店。”
两年前的一个傍晚,父亲来到我的屋,一坐下便开门见山地说了这件事。他神情严肃、郑重、充满信心。
提起办店,解放前父亲和几位朋友曾办过一个店,也是杂货店,听说生意还算不错,只是赚的钱尽交了“壮丁费”了。那个时代的人怎么样,我不得知道,只是眼下,我怀疑父亲这样的老实人能不能办成店。父亲是一位老党员,他一生为人正直、忠厚,退休后一直赋闲在家。谁想这个老实人竟也驾不住改革的几阵风儿吹,要办什么店了呢。
我没有立即回答父亲,感到心里挺乱。
父亲一直静静地坐着,一口接一口吸着旱烟。他好象一切都已考虑成熟,唯等我说一声:“行!”然而,我沉默了很久之后,对父亲说:“让我今夜里认真想想。”
第二天,我并没有向父亲表明我的态度,父亲也没有追问我。在送我的路上以至我登上汽车,父亲也没有提起这件事。
半个月之后,我收到父亲的来信。信上说:杂货店已开张。
父亲的杂货店开张以后,我无时不在担忧和操心,近万元的贷款,一旦赔进去怎么办?
去年国庆节期间,我特意去了父亲的杂货店,却意外地发现父亲的生意非常红火。
10月3日上午,父亲进货去了县城,我替父亲照看着杂货店。进来一位老头,我认识那是舅家的一位邻居。老头说次日要给小儿子办婚事,买二十斤粉条,我依数付了。谁知到了晚上,父亲回来不安地问我:“你用的哪一杆秤?”原来我用的秤是一把坏了还没来得及修的秤。我说东西已经卖出,算了。谁知父亲大怒,他厉声叱道:“做买卖还敢这样!”说完,转身去复秤,他告诉我:“差4两。”末了,他包了4两粉条就朝外走。无耐,我锁好店门,随着父亲身后投入漆黑的夜色。
一路上我和父亲默默地走着,谁也不说话。途中,我忽然想起父亲店内贴着的一个大红“诚”字,顿时如梦初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