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洒金心血为试飞
——记省劳模、试飞中心副所长张克荣
1987年10月14日,阎良试飞中心,秋高气爽,碧空万里。
我国最新式的一种军用飞机——歼8Ⅱ高空高速歼击机正在进行一场惊人心魄的试飞。只见它。“飕”地一下跃上万米高空,消失在云海中;又“唰”地一下,象箭一般冲向地面。在向下冲刺时,据地面高度只有192米,和美国的摩天大楼高度几乎相等,达到了试飞最低高度的要求。成功了,地面上几百双眼睛射出惊喜的光芒。负责试飞定型的张克荣同志格外激动地说:“这个时刻我整整盼了3年啊!”
张克荣今年已50多岁。他1958年毕业于南京航空学院,由于对我国的航空工业贡献卓著,1981年被评为高级工程师,曾被评为省劳模,历任630研究所研究室主任、副总工程师,630所副所长。1984年,他主管歼8Ⅱ、歼7
Ⅲ、歼教——7三种新机的定型试飞工作。这三种新机标志着我国航空事业发展达到一个新水平,深受国内外关注。航空部要求在1987年完成定型试飞任务。
时间紧,任务重,风险大。但是,张克荣知难而进。
在新机的试飞中,有许多考核项目都要抢在晴天进行。最忙时,从先一天早上8点要干到次日凌晨两点。为节省时间和经费,他提出将原歼71
06架承担的歼8Ⅱ发动机WP——13A的鉴定试飞转到歼8Ⅱ01架上进行,节省了一台WP——13A发动机,免去了十几个科研起落次数,为国家节约了200万元科研经费。张克荣还针对每架新机试飞中技术要求上有内在联系,参数测试结果可共用等,采用了综合试飞。仅歼8Ⅱ飞机就省去了试飞起落100个,缩短试飞周期一年,节省经费300万元。“82”工程是中美在航空技术上一个重要合作项目。在这个项目中,美国要对我国一项技术要进行改建。张克荣在谈判中,以精湛的专业技术和无可辩驳的各种试飞数据使美方将原方案时间缩短11个月,仅这一项又为我国节省了6000——7000多万美元。
在新机试飞中往往要遇到许多关键和疑难问题,成为试飞中的拦路虎。张克荣几年来先后解决了舵机回油压力选择过小能否保证试飞安全、低空大表速试飞方法,助力器超压、208雷达试飞、起落架故障等,保证了新机试飞的顺利进行。
歼8Ⅱ飞机,是我国自行设计的一种新型战斗机,按设计要求最低高度为460米,但是为了更接近地面袭击目标,他要求试飞最低高度为192米。由于高度太低,有发动机停车的危险,万一发生故障,将会机毁人亡。但是为了我国国防事业的需要,他敢于承担风险。为了达到这个更高的目标,他和同志们洒尽了心血,很多个星期天,他都是在机场度过;无数个子夜,他都在办公室里设计飞行力案。经过数月的苦战,他们终于攻克了最后一道难题,于去年10月获得了成功。
人民不会忘记每一个对国家作出贡献的儿子!1988年2月11日,在歼8Ⅱ等三机定型试飞成功表彰大会上,张克荣作为一等功荣立者受到隆重表彰。现在,他和同志们又在紧张鏖战,朝着世界航空先进水平的又一个目标冲刺。(王秦 ##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