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牙利的出租商店和合同工厂
王郁森
近年来,匈牙利消费品供应丰富,市场繁荣,连西方新闻界也称该国是“苏联阵营中的一个消费者的天堂”,其中,出租商品和合同工厂尤为世所瞩目。
出租商店和合同工厂的出现并非偶然,匈牙利农业部门比较早地重视发挥农业社员个人的积极性。农业管理部门把投资多、见效慢的饲养业和种植业尽可能让社员家庭经营,并同社员签订合同,产品由合作社收购。这些措施大见其效,使匈牙利有了充足的食品。于是,经济学家和经济决策人从农业体制改革中得到启发,把一些国家和集体经营亏损的服务性行业和工厂租给私人,由个人利用集体设备和原材料在业余时间去经营或生产。于是,出租商店、出租饭店、合同工厂犹如雨后春笋应运而生。
这种承包形式,没有改变生产资料的所有制,是个人或集体向国营企业承包利润,承包者同国家的关系是交纳流通税和所得税的关系,这就扭转了早期僵化地效法斯大林式的工业模式。由于实行合同制,匈牙利国内一些大企业被拆开了,大工厂分出了小工厂。例如,把工厂令人伤脑筋的铸造车间、维修车间分出来让其独立营业,以提高生产设备的利用率。还有一些车间的生产小组,也和工厂订立合同,承包生产任务,成为合同小组,在业余时间利用工厂设备进行生产。匈牙利著名的基诺因制药公司。建立了业余劳动小组,承包工厂的技术研究发明任务,对一种销路甚好的药品进行攻关,产量很快提高两倍,有家制药厂急需药片机,公司包给一些技术精湛的钳工、车工自己制造,结果不仅及时完成了任务,而且比国外订购还便宜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