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在新 忌老套
叶坚
新闻漫画的特点简要地说,是对新近发生的事件或当前人们关注的问题,运用夸张、比喻、象征、寓意、对比等视觉形象语言,加以幽默或讽剌的表现,以引起观者的审美共鸣,达到宣传的社会效果。我认为,近几年获奖的新闻漫画,都具有这样的特色。《陕西工人报》的《玫瑰园》漫画专刊,之所以今年再次荣获我省好新闻漫画专刊一等奖,与它经常能发表大量富有特点的新闻漫画有极大关系。
我不喜欢那些直接图解报纸消息或评论的所谓漫画。在“大跃进”那些年代,我曾根据报纸需要画过不少图解式的“漫画”,比如消息说渭北高原小麦产量“翻了个黑锅底”,我就画麦浪如洪水,冲翻了几口黑铁锅。现在一想起那些幼稚可笑的玩意,脸就发烧。这是跫脚的概念图解,哪算得上是漫画艺术!讨厌的是,过了近30年的今天,仍有一些这类蹩脚的概念图解被报纸作为漫画艺术发表出来。
当然,有出息的人还是比没出息的人要多。我在参加全省1987年好新闻漫画评选工作中,就被许多同志的精采漫画艺术魅力所感动。《铁路建设报》的《故土情深》(赵崇敬作),是从多角度、多侧面纵横交错的结构,充分运用巧妙联系和强化对比的手法,描绘了台湾同胞回大陆厦门探亲的有趣情节,象一首幽默的抒情长诗,引人入胜。《陕西工人报》的《引进一条流水线》(吕化成作)和《渴》(林积令作),都是把人们关注的复杂社会矛盾问题,巧妙地运用比喻手法,简洁而深刻地表达了主题思想。引进成套设备或生产流水线,是件很时髦的事情。但是在赶时髦中,如果自己不聪明,不掌握主动权,跟上瞎跑,就会受人捉弄,出洋相;别人把水管的总闸一关,你“流水线”就会没水流了。儿童是含苞待放的花朵,需要丰富的文化雨露浇灌,但是适合儿童的电影、电视片却少得可怜,千万朵花苞在张口等待仅有的两滴水,令人既感到滑稽,又有几分哀愁。《榆林报》发表的《无题》(张彦斌作),运用连续排比的情节,活托出了一种不学无术、依靠关系圈子坐官混日子的人,他们改革转圈圈,上班放圈圈(抽烟),文件画圈圈,考试得圈圈,反正跳不出官僚主义的老圈圈。还有其他一些好画,不能一一列举了,总之,我认为好的新闻漫画。总要给人们尽可能多的新鲜信息,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科学、道德、思想、情感和艺术技巧等等方面的新鲜东西,老是人云亦云、照葫芦画瓢,是没有出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