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88年08月25日

陕西工人报第4版 征服世界级重量的姑娘 图片新闻 大赛之前访李战朝 省青运会见闻琐谈(五) 拔地而起 半月体坛大事8、1—8、15 初绽的小花 谁为奥运盟主

当前版:第A4版:第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第4版
04

省青运会见闻琐谈(五)

由于这次省青运会的许多赛区都设在基层单位,使我有机会结识了不少基层运动队的教练,因而也对他们的工作生活现状有了些初步的了解,很想说点什么。当然,不一定都是顺耳的话。

关于教练的几句话

首先,基层的教练是很累也很难做的。带业余队经费困难且不说,参加训练的队员年龄小,除了教他们运动技能外,还要教文化、照顾生活,关心他们的身心成长,这一大串“婆婆妈妈”的事情,在不少基层队都是教练员一肩挑的。也有的地区有的队,问题解决得相对好一些,这就给各地各级的体育官员们作了提示,应该认真地解决一下这些问题。否则,家长送孩子来训练,几年下来成绩上不去,文化课又耽误了,造成不良后果。这种后果如若发展下去,也许就会挫伤家长送子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果真如此的话,体育运动岂不要失去他赖以存在的基础了吗?!

其次,基层教练队伍的素质也亟待提高。据有关人士介绍,第二届青运会时,举重赛区曾对参赛的教练员进行过一次“规则裁判法”的考试。结果呢,及格的人廖寥无几,百分制的考卷,有人只得了可怜的23分。三分的老师如何能教出五分的学生?本届的举重比赛,成绩不错,但是,教练队伍的情况仍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还是“土八路”多。并非“土八路”带不出好兵,而是强将手下无弱兵。常听人念叨咱们省有些青少年运动员在全国来说都算是不错的,可是一旦他们长大,便悄消地销声匿迹了。原因也许很多,但我们教练水平恐怕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所以,提高教练的水平,多给他们一些学习见世面的机会,也是提高我省运动水平的当务之急。

最后,就是教练“引进”的问题。有些项目,我们过去没有搞过,从外地引进教练无可非议,即便是我们过去就有的项目,从外地引进部分优秀教练也无可厚非。可是,我们的基层运动队里有些项目的教练完全没有必要引进。那么为什么基层要引进呢?原因无非是他们本地缺,上面的人又不肯下来,逼得他们到外地去请。这样说来,似乎要扯到体育以外去了。其实不然,凡是要干成一件事情,政策是很重要,如果政策适宜,我想,愿为体育事业做出个人牺牲的人是会大有人在的。人总是有所追求的,搞体育的也不会例外。

(王鹭毅)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