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目前有的企业为什么经济效益下降?为什么职工劳动积极性不高?请看——
宝鸡市六千人调查结果
本报讯 最近,宝鸡市工会在3个县区、26个企业就有关职工劳动积极。性的问题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职工认为自己的劳动积极性发挥比较充分的占13%,发挥一般的占50%,发挥不充分的占34%。
这次为时两月的调查涉及冶金、机械、酿造、纺织、商业等行业,征询问卷对象共计6853人。其中工人占73%,技术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和后勤人员与27%。
从调查结果分析,目前影响职工劳动积极性充分发挥的有社会因素和企业内部两大因素。
社会原因主要有三条。一是物价上涨,原材料上涨企业无法承受。宝鸡红光铁厂去年吨铁平均利润为22.4元,今年由于原料价格上调,1—6月仅为9.39元。反映最为强烈的还是生活资料涨价。在调查表所列举的12个影响职工劳动积极性的相关因素中,44%的人把物价上涨列为第一。
二是不正之风,11%的人认为不正之风影响了自己的劳动热情。比较普遍的是对铁路、电业、税务、工商等掌管某些权力的部门中以权谋利的现象不满。
三是各种摊派、集资、赞助、“罚款”。有一个七百多人的工厂因扩建、技改欠债764万元,但两年中被各种“苛捐杂税”拿走了22.57万元,职工切身利益受到损失。
影响职工劳动积极性的内部因素集中在以下几点。一是企业承包没有竞争,实际上是一对一的个别谈判。职工不知道承包内容,无权选择承包人。调查中职工认为承包后企业面貌变好了的占33%,没有变化和变差了的占62%。
二是分配不合理。目前,多数企业职工的升级和浮动工资仍然“齐步走”。车间、班组的奖金,基本上按人分配。一线工人工作艰苦,奖金虽高一点,但经七罚八扣就剩不了几个钱。二线工人与科室人员,由于缺乏硬指标考核,“旱涝保收”,实际收入并不少。因此,一线职工有怨气。55%的人认为本企业的奖励制度不合理。
三是职工群众的民主权力被削弱。在回答“职代会的作用”这一问题时,43%的人认为有一点作用,46%的人认为不起作用。在9个实行承包制单位抽样问卷中,对承包(租赁)以后劳动者与经营者的关系的回答是:23%的人认为变好了,37%的人认为无变化,34%的人认为变差了。
四是缺乏严格的优胜劣汰劳动组合制度。目前,多数企业还未实行优化组合。处于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状况,职工缺乏竞争感、危机感。在调查中,有的厂长、车间主任表示在保证效益的前提下,可以减少定员I/3到一半,但谁也不敢动手。原因是职工承受能力不足,剩余劳力不许推向社会,只好维持现状,两个人的活三个人四个人分着干。
本报通讯员 胡旺南
本报记者韩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