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88年10月08日

陕西工人报第4版 影星运动员 寻觅人生何处去 帽价暴趺 图片新闻 长影武打故事片《东厂喋血》 豆蔻年华 秦始皇是否私生子 垂帘听政的“帘” 外国幽默谈论 乘车

当前版:第A4版:第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第4版
04

寻觅人生何处去

——介绍二胡曲《病中吟》

李风山

刘天华是我国著名的民乐作曲家,也是卓越的二胡、琵琶演奏家。他创作、流传于世的十首优秀二胡独奏曲,誉称“二胡十大名曲”。这些乐曲在二胡发展史上,记下了光辉的一页。

刘天华自幼饱尝了人世间的辛酸。他满怀爱国激情,却在坎坷的人生道路上连续碰壁,失业、丧父、贫困交加,积郁成病,连拉二胡也被视为不务正业。他深感前途渺茫,毫无出路,在这种心境下,便孕育了他的处女作——《病中吟》这首名曲的旋律,把当时对“安适”的感叹,逆境中的挣扎,都倾注于乐曲之中,借以寄托自己的哀思与愤恨。

《病中吟》是在病中吟咏而成的,但它不是一首绝望的悲歌,而是浸透着血和泪的悲愤的呼声,同时也反映了在当时病态社会的重压之下,具有爱国主义和民主思想的知识分子的共同心声,因此赋“病”字予双关含义。

《病中吟》又名《安适》或《胡适》,即“人生向何处去”之意。全曲共分三段。第一段徐缓的慢板,音乐用柔和缓慢连绵不断的长句法写成低回高转,带有不安定色彩的曲调,如泣如诉,缠绵委婉,好像是倾诉不完的郁闷和愁绪。中间又运用了大跳音的旋法,犹如哀怨之情将要炸裂,捣人心肺,将贫苦病痛的呻吟跃然二条弦上,把人们的思绪拉到当年的现实社会中。

中段速度略快,节奏果断有力,音乐以十六分音符为主的急促的旋律进行,并用短时值的休止符切开,与第一段音乐形成鲜明的对比,情绪随之起伏高涨,含有激进、清高之意,展示了五四时代许多知识分子的气质和欲从痛苦中解脱出米的愿望以及与周围恶势力斗争的抱负。

第三段是暂短的将第一段曲调略作发挥而再现,使之情绪较为开朗,亦可看出有斗争的要求,但总因现实所困扼而无力回天。尾声是加快八分音符连续进行的快板音乐,强化了欲断然奋战的慷慨之情。当进入高潮时,音乐却急转直下,大幅度下行滑音,造成回肠欲断的悲恸效果。全曲在宛如痛苦呻吟般颤音声中结束,从而对标题中提示的人生“安适”,也以微妙的音乐语言,时而幽咽微吟,或激愤高歌;时而深情诉说,或呻吟叹息,作了淋漓尽致的回答。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