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88年10月20日

陕西工人报第4版 玫瑰园 漫画家孟德润印象 出门难 漫画简讯

当前版:第A4版:第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第4版
04

漫画家孟德润印象

冯瑜

漫画家应该是个什么样子,我说不准,但我确实无法把他和漫画家联系起来;白净文气,语态谦和,缺了点漫画的辛辣和幽默,却更多了些诗人的激情与想象。孟德润,西电四中的一个教师,原本是该去搞诗歌的。

他写过诗歌,厚厚的一本子,充满着哲理与热情,从来没有想到过去发表。但就是这厚厚的一本诗歌,却溶铸了他的特殊气质,给他的漫画染上一层诗的意蕴。

德润最早画漫画是在1958年,正在省艺术师范美术专业班学习,画的是“大炼钢铁”。1959年毕业后,他还画过一些批评漫画,尽管都是善意的,但仍受到警告:“出身不好,还敢乱画!”他感到困惑,但却真的不敢“乱画”了。这一停就是十几年,直到1979年,才又拿起了漫笔。

得力于文学修养的深厚,他的漫画象杂文,象格言,更象诗歌,让人回味无穷。他的大部分画以“启示录”统领,通过自然中常见的现象,去挖掘生活中的哲理,一笔一划中流露着画家对生活真诚的热爱。他赞赏在平凡岗位上献身的品质,喊出:“脚手架,伟大的临时工!”;他尊敬为人铺路的精神,画了《路标》:“沐雨栉风,指导人们前进,自已却愿意留在原来的地方。”;他厌恶世俗的偏见,画了《骡》:“尽管力气大,能吃苦,但却有人专门在它的血统上喋喋不休”……

德润作品不多,那绝不是他思维的枯竭。他反对题材的雷同,认为作品一定要透出作者的真情实感,没有,宁可不画。从漫画家的社会贡任出发,他积极参与生活,画过讽刺不正之风的《筛选》,批评文艺作品走偏的《忙熬丘比特》,不论是抨击官僚主义,还是揭示社会上可笑的一面,无不透出他构思的机智与匠心的独运,难怪全国十几家报刊杂志都发表或转载过他的作品呢!

象他的《路标》一样,德润自甘为人作嫁,唯求漫画事业的兴旺发达。他担任陕西《金箍棒》漫画学会的秘书长,东跑西颠地做着学会各种活动的组织工作,不遗余力地发现和培养漫画新人。他的两个女儿白玫、白薇就是最早受益于他的。在他的启发训练下,小姐妹很早就涉足漫画,白薇在10岁时画的《友爱》,还参加了日本《读卖新闻》第七局国际漫画大奖赛,并得了奖。

47岁的孟德润,一个业余漫画家,正一步一个脚印,跋涉在神奇的漫画艺术道路上。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