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88年10月27日

陕西工人报第4版 人民记着他 陕西古代书法大家 “荫庇”杂议 秦军的兵种 图片新闻 磅一下体重就知道了(幽默) 广告

当前版:第A4版:第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第4版
04

人民记着他

张静华

“文化山头葬寒晖,一把土来一把泪!你在这里开过荒,这里把你来安葬!……你编歌、你编剧,你挖心吐肝为人民。……寒晖寒晖你唱呀,不朽的人民要不朽的歌!”这是诗人柯仲平。1946年3月13日在延安为张寒晖举行葬礼时,特意用寒晖生前喜爱的民歌《磨炒面》的曲调作的一首悼歌,当时边区党政军民数百人,在宝塔山之南的文协山头,为张寒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入葬前,数百人齐声唱起了《松花江上》。这首传遍全国,号召人民打回老家去的抗战歌曲,今天成了悼念作者的哀乐。接着大家又唱起了由王汶石等同志作词的《寒晖同志挽歌》,为他立起了一块一米多高的石墓碑,上面刻着:“人民艺术家——《松花江上》作者张寒晖之墓”。

张寒晖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长期从事党的地下工作,艰苦的工作、生活条件,使他的身体受到严重影响。1941年进入边区后,他更加忘我工作,先后担任过延安边区文协秘书长、文协总支组织委员和文协大众化工作委员会主任。1942年,国民党反动派对边区严加封锁,边区经济十分困难,党中央提出生产自救。寒晖看到文协的同志生活很艰苦,就主动承担了文协的开荒生产任务。他冒着风雪,拄着拐棍,走了八十多里山路,来到人迹罕至的深山,踏着没膝的积雪,一架山一架山的勘测着,从冰沟雪壑中探寻可开垦的荒坡,终于找到了一片可垦的荒坡,这就是后来文协的“中庄农场”。这一农场不但解决了文协的吃粮问题,还改善了大家的生活水平。尤其是张寒晖亲手种的西瓜、豆荚、西红柿、黄瓜等,是最受大家欢迎的。他那首有巨大影响的《军民大生产》就是这一时期写成的。然而,张寒晖终因积劳成疾而一病不起,于1946年3月11日晚以四十四岁的年华和我们永别了1

人民纪念他,人民的敌人也没有忘记他。1947年,国民党反动派占领延安后,砸了张寒晖的墓碑,掘了他的坟,烧了他所有的遗物。但是,四十年后的今天,党和人民特意在延河之滨为他重新建起了一座崭新的墓碑。这件事,使我想起了藏克家为纪念鲁迅先生写的那首诗作——“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