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贵的探索
——与青岛歌舞团独唱演员徐丽君一席谈
长夏
去年秋季,一次偶然的机会,在沈阳万人体育馆有幸欣赏了全国单列城市歌星演唱会。在劲歌狂欢、通俗歌曲一边倒的气氛中,青岛歌星徐丽君则与众不同,以其婉转、激昂、优美的美声唱法,演唱了世界著名歌剧《茶花女》中薇奥列塔喧序调、咏叹调“在我狂欢的日子里”,给观众和在场的行家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通俗歌曲的海洋里,能够聆听一曲美声,确实令人耳目一新,如今余音仍在耳边萦绕。
这次她随青岛市歌舞团来西安,我观看了首场演出。令人惊讶的是,徐丽君一反去年的腼腆、拘谨,而以充满时代气息的风姿,用带有浓厚民族韵味的《黄土高坡》为首曲,溶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于一体,接唱《卖花姑娘》插曲,甜润的童声演唱技巧,开口就紧紧地吸引住了观众……
听完她的演唱,我百思不得其解,一个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的专业美声演员,怎能丢掉专业而改唱民族、通俗歌曲呢?就此,我在后台和她进行了短暂的交谈:“我是学美声唱法的,就是用科学的演唱方法演唱一些难度较大的声乐作品,但这种作品现在还不为大多数观众所赏识,不如通俗唱法那样便于和观众交流感情,易于使人接受。怎样能够做到既保持高水平的演唱,又能让观众听到他们所喜爱的歌曲呢?通过搜集通俗歌曲磁带,研究其唱法特点,在掌握了通俗演唱的基本发声方法后,我根据美声唱法的科学发声位置,运用气息调节方法,尝试演唱通俗歌曲,终于达到了目的。现在我既能演唱高难度的美声歌曲,又能演唱广大观众喜爱的流行歌曲,并且将两种不同演唱方式的歌曲同时奉献给观众,既保持了我的美声专业,又适应了不同层次观众的欣赏需求,我作为一个声乐演员,为此而感到欣慰。”
短暂的交谈,在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一种想法,在当前文艺演出不景气的情况下,一个文艺工作者如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徐丽君的实践,不是可以作为借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