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中滋味知者谁(报告文学)
杨乾坤 胡子贵
一面大旗,凌空御风,已呼啸了整整十载!
这趟红旗列车—279/280次,连续十一次夺得铁道部红旗列车第一名。第一流的服务,曾博得多少中外旅客的赞誉。担当该车的三八女子包乘组(四组),尤其是佼佼者。这些年来,它获得各种奖状锦旗数百面,表扬信件数以十万计,已足以铺架一道西安到北京的彩虹,难怪陕西省评它为“优质服务明星单位”。
明星!只是同属明星,而“这鸭头不是那丫头,头上没有桂花油”。
百十元的月工资,以此应付狂涨之物价,已属羞涩;而又少筑“窝”之能,倘若斗室为秋风所破,那艰难便可想而知;为了生计,她们还得奔波、碰壁……而上面偏偏规定,个人的忧愁哀怨,又不能带上列车,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在旅客面前,要的是微笑服务,彬彬有礼!
微笑服务,谁说不是一种美德,然而这种微笑,有时却要被粗野蛮横打得稀里哗啦。
去年正月十五日,对于精明干练的列车长段巧玲来说,真是个阴冷惨痛的日子,母亲的故去,使她肝肠寸断,偏偏不懂事的小女儿又哭着向她要奶奶,这更教她五内俱崩。自己三天两头不在家,小女儿在襁褓中就跟随着奶奶。奶奶去了,孩子将奈何?段巧玲强咽悲恸,安慰着小女儿:“银银听话……”,什么话呢,不知道,反正是话没说完,抹掉泪水,当晚她又毅然出乘了。
出现在列车上的段巧玲,又像往常一样,微笑着布置工作,对待旅客。孰料列车开动不过几分钟,巡视车厢时的遭遇,又给她的伤口撒上一把盐:有一汉子,拿看张无座号车票,硬占了别人的位子,当其胡搅蜇缠没有奏效后,随即又来了一手:“好,座位是你的,地板可是我的! ”不由分说,就那么四开八叉地躺在两排座位中间,还不许别人脚沾地。就在这时,段巧玲出现了。她微笑着对那汉子说:“让您受屈了,春运期间旅客多,铁路运能与运量矛盾,一时难以解决。”不料那汉子瞟了一眼巧玲臂上的黑纱,舌上的“龙泉”立时杀了出来:“人多?多死些不就解决了!”巧玲的心在猛烈的颤栗,但她还是含泪带笑,为其安排妥当。呜呼微笑,微笑微笑,此时此刻,何尝不是以笑当哭!
彬彬有礼,谁说不是一种美德?然而这种有礼,却要遭到非礼之遇。你彬彬,他粗野,你讲理,他胡扯,到了极处,前者还要遭受奇屈大辱。郑小平和杨艳萍就领教过。
某月日,279次列车上来了一个随车叫卖的无票女人,她俩按规定好言劝阻,那人脸上横肉抽动,就是不听,再劝,对方便恶言出口,又喊又闹,直到列车长和乘警赶来,补了票,罚了款,那人只好作罢。不过作罢并非善罢,果然,那人在临潼车站下车时,扔下了发誓报复的咬牙切齿声。
于是十八天之内,那人在临潼车站连续骂了三个来回六趟车。只要列车一到,那人就撒起泼来,指着小郑小杨的鼻子,骂得秽天污地。众目睽睽之下,姑娘的自尊心怎能忍受得了,可小郑小杨还是打起精神,接待上下乘客,始终没有还口。列车开动后,她们悄悄躲进乘务房间,偷偷擦去泪水,又出现在旅客面前。
彬彬有礼,有礼彬彬,遇上缺德无赖,怎不叫人愤愤!
愤愤归愤愤,可实际上,乘客上了车,百人百姓,什么人没有?有人要试红旗列车服务的虚实,象黄石公试张良一样来试乘务员,把个果皮纸屑随地乱扔,你拾,他扔,你一而再,他再而三,有人还当着乘务员的面教育孩子:“要不好好学习,将来就和这阿姨一样,扫地侍候人。”你不受也得受。乘务员在打扫车厢时,有人嫌打搅他的幽静,有人嫌扰了他的清梦,懒得挪动一下尊臀,竟也露出鄙夷之色,摔出不逊之言。这一点,司彩云的感受就颇为强烈。她的优质服务没挑剔,而这种优质服务,对那些刺耳之官,非礼之举,又得默默忍受。忍,历来被认为是高尚的情怀,然而以感情的扭曲来表现忍,不能说没有一些可悲的因素在委曲求全,这就更叫人起敬之时又有了怜悯。司彩云本身就可悯,更加之年迈的父亲患肝癌住院,她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从未耽误过一次出乘。
此种滋味,四组尝到的人有多少,谁能说得清?我们采访了几位这样的姐妹,情切处,你知道她们的泪眼在为谁朦胧?口号谁不会喊,高调谁不会唱,可要耐得寂寞,踏实干些事情,又谈何容易。吴长花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三天两头走车,孩子已够可怜的了,找的丈夫偏巧又是列车员,孩子就更遭了罪。爹跑车,娘跑车,车跑人跑,何年是彻?一家四口,终年难得几次团圆暂且不表,他们双双出乘,孩子只好在邻居家“混吃混喝”。
六一节,她们为少年儿童增设了专题广播,并在餐车上集中小乘客搞联欢,做特别饭菜,小天使们高兴得连蹦带跳,而她们的孩子处境又是如何?
中秋节,万家赏月笑语和,可她们呢,却每每是月亮易圆人难圆。欠丈夫的“债”欠家庭的“帐”,“债”台高筑,“帐”根悠悠。
春节,人间万姓喜祝庆,可她们呢,却和家人天各一方,谈何天伦之乐!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年轻人正好赏心乐事,可列车上的姑娘呢却每每只能在岗位上给同龄人以深深的祝福。
谁无父母,畏其不寿,谁无夫妇,如宾如友;谁无情人,如足如手,谁无儿女,如骨如肉。上难报春晖之恩,下难尽托养之情,近难行妻子之责,远难履情人之意,她们这样工作,究竟为了何来?!
为了何来?车长赵冬娟看到车班新工多,领带牙具不统一,便拿出买冰箱的六百元,先支垫为大家办好事。只因她办事心切,也没顾得上给丈夫打招呼就出乘了。第二天,当丈夫兴冲冲提货付款时,一下子陷入了啼笑皆非。
为了何来?烧水工安秀珍,在班组年龄最大,家里穷得可爱,连电扇都没有,可她工作起来,又是忘乎所以,为了照顾困难旅客,她毅然让出休息室,守着茶炉一夜没眨眼。岳竹兰和尚秀兰,她俩任行李员十多载,任劳任怨,工作从未出现差错,是班组的骨干,可工资却比同工龄者低了一级,有人为此惋惜,她们反倒很坦然:“哪能只为自己打算!”无怪乎有些“先富起来”之辈上了车,便直言不讳:“红旗列车能给你个啥!”
给予,索取,荣辱,毁誉,道德,观念……
理解,理解,可怜的理解,可贵的理解!人人都想别人理解自己,可有多少人理解她们呢?以“孔方”化标准观之,她们的模范工作的确无多大必要,而以“四有”标准观之,她们正是我们民族的脊梁。只是“无必要”者仍自强不息,“脊梁”者多受困扰,加之诸多矛盾的统一,统一的矛盾,我们百思而难得其解。难得其解,又不甘心,不甘心,又无可奈何,只好学着《红楼梦》的腔调慨而再叹:但云她们痴,谁解其中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