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88年12月03日
第4版
04

三十而立 前程似锦

——前进中的西安电影制片厂

顾向贤

今年是西安电影制片厂建厂三十周年。三十年来,西影和共和国一起,历尽坎坷,走过了一条布满荆棘的道路。迎来了创作上的丰收。

西影从筹建开始的第一个十年是艰苦创业的十年。十年创业,初具规模。西影的第一个十年共摄制了艺术片19部。其中,《桃花扇》(梅阡、孙敬编剧,孙敬导演)由著名演员王丹凤饰演秦淮名妓李香君。影片在港澳和东南亚获得好评。与北影联合摄制的《天山的红花》(欧琳编剧,崔嵬、陈怀恺、刘宝德导演)展现了边疆草原多彩的风貌和独特的民族风情。然而十年浩劫,创作队伍被打散,创作活动被扼杀,电影生产被禁绝。直到1974年为止,八年中,西影连一部故事片也没有拍出。

1979年是西影开始转折的难忘之年。滕文骥和吴天明两个三十出头的年轻人率先执导《生活的颤音》,艺术上的成功使这部影片获得文化部1979年度优秀故事片奖。滕文骥、吴天明和该片美工张子恩同获优秀青年创作奖。

由《生活的颤音》开启的追求真实,追求逼真地再现生活的创作道路,成为西影这几年创作中的显著特色。

1981年摄制的《西安事变》(郑重、成荫编剧,成荫导演)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领域内,也得到了重大突破。获文化部1981年度优秀故事片奖。导演成荫获1982年第二届金鸡奖最佳导演奖。

反映十年动乱的影片,吴天明导演的《没有航标的河流》(叶蔚林编剧,1983年摄制)追求生活的真实与艺术真空的结合,达到了同类题材影片的新高度,获1983年文化部优秀故事片二等奖,并在美国第四届夏威夷电影节上获东西方中心电影奖和伊斯曼柯达最佳摄影奖,为西影第一次赢得了国际荣誉。

1984年对于中国电影和西影都是极为重要的一年,这一年的两股浪潮,一是深化改革的浪潮,一是电影创新的浪潮,改变着中国电影和西影的面貌。

1984年,吴天明拍出了《人生》。著名电影美学家钟惦棐从《人生》为发端的西影创作意向,作出了中国“西部电影”的理论概括,并发出“太阳有可能认西部升起”的预言。影片于1985年获第八届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吴玉芳获最佳女主角奖。1987年《人生》又获新时期十年电影奖最佳故事片和导演荣誉奖。

1985年,颜学恕以他的《野山》轰动了国内影坛。把西部电影的创作又向前推进了一步,获得了1986年第六届金鸡奖的殊荣,前所未有地独得六项大奖,同时获该年度文化部优秀故事片奖。同年又在法国第八届亚、非、拉三大洲国际电影节获大奖。1986年获香港第六届电影金像奖十大华语片奖。1987年获新时期十年电影奖最佳故事片奖。同年又在第37届西柏林国际电影节上获“国际天主教电影组织”督进奖。

1984年以后西影的创作浪潮,不但使银幕上的现实主义深化取得突破性的成就,而且兼容并包,多向探索,艺术视野进一步拓展,出现了一批像《黑炮事件》、《盗马贼》、《孩子王》这样的探索片,引起影坛强烈反响。

1987年,西影攀向更高的创作高峰,优秀影片接连在国际影坛夺魁。吴天明的《老井》影片既有现实主义的力度,又有诗情,它充溢的忧患意识,民族意识和改革意识,产生了强烈撞击人心的力量。吴天明从《没有航标的河流》到《人生》到《老井》,一部部自我超越,标志着自己艺术风格的完成。《老井》在1987年第二届东京国际电影节上荣获四项奖:故事片大奖,国际电影批评家联盟特别奖、东京都知事奖、最佳男演员奖(张艺谋)。东京国际节列为世界七大电影节之一,这是西影,也是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第一次历史性地获得这样的围际大奖。时过不久,1988年于意大利举办的第十一届大沙尔索国际电影节上,影片再次显示她的艺术魅力,获得一等奖。

1987年,张艺谋第一次执导《红高粱》显示了他独特的艺术功力。影片在1988年38届西柏林国际电影节上轰动国际影坛,夺取了金熊奖桂冠。西柏林国际电影节为世界最大的三个电影节之一,这个电影节自1951年创始以来,第一次将此殊荣给了中国电影。与此同时,该片。又捧回第三届津巴布韦国际电影节的最佳影片奖、杰出导演奖及最新颖创作奖。

艰苦的攀登,勇敢的探索、辛勤的汗水,必将换取成功的喜悦。1988年,在深圳举办的第十一届《大众电影》百花奖和第八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的颁奖大会上,西影厂可谓出“尽”了风头,在所有颁发的25个奖项中,一举夺得15枚“金牌”成为“双奖”设立以来的“头条新闻”。在由广播影视杂志主办的新十年“十佳”影视导演评选中,吴天明、张艺谋又双双“中元”正像一个人的成长历程一样,西影已经从诞生、成长到发展,经历了三十个春秋。三十而立,展望未来,方向已经指明,航道已经开辟,前程灿烂似锦。以漫长的人生道路作比喻,摆在西影和中国电影前面的,会是鲜花,也有坎坷,任重道远,来日方长。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