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电影厂今年形势严峻
1988年,是个除了西影之外,对于全国各大制片厂的厂长们来说,也许是最难熬的年份。
西安电影制片厂从八二年以来,由于厂长吴天明大胆改革、勇于创新,敢于提拔人才,全厂秩序井然、齐心协力,使西影大出风头,连续获得多项国际大奖。最近在深圳举行金鸡奖颁奖大会上,更是出尽风头获得十五只金鸡……
上影厂厂长吴贻弓则愁云密布,再也找不到《城南旧事》获大奖时那舒心的笑容了。一个又一个冷酷的数字告诉他,上影厂按以往制作标准拍摄的影片,在八八年突然买不出去了。《女市长的私人生活》、《古币风波》、《女人的故事》、《幸福不是毛毛雨》等八八年发行的大部分影片投放市场后,均未能收回成本。巨额亏损使得今年影片生产资金严重不足。
北影正度日如年。《金镖黄天霸》、《翡翠麻将》、《谁是第三者》,尽管给厂里带来了可观的收益,但却未能填补《一个生者对死者的访问》、《失恋者》、《大侦探》等多部影片造成的经济亏空。制片厂债台高筑,全厂的工资发放也出现危险信号。
八一厂呢,八七年投拍八部影片,五部赔了老本,溃不成军。
而峨影,新片《残照》在全国影片订货会上竟未能卖出一部拷贝,惨状为近年所罕见。
除了经济拮据外,影片艺术质量的粗劣,平庸也给他们带来了亿万观众的不满之声。
长影,连年来,它的片子既没拿过一个“百花奖”,更没有捧走一尊“金鸡”。《田野又是青纱帐》、《神丐》、《欲望三角洲》等片几乎是出必一部就被评论界数落一部……
怎么办?不过,俗话说,“穷则思变”,敏感的中国电影界绝不会坐以待毙的。(司金风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