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处理是举报工作的当务之急
全省检察机关四个月受理的一千四百多件经济案件仅有十八件提起公诉
本报讯 记者从省检察院举报中心获悉,我省检察机关开展举报工作4个多月以来,已受理群众举报的贪污受贿及“官倒”等各种违法违纪经济案件1400多起,其中,立案侦察的经济大案139件,抓获案48人;有18起案件已侦察终结,向法院提起公诉。但是,还有大量案件积压无人办理。
目前,我省举报网络已经形成,省、市设立了11个举报中心,89个县设立了举报站,企业还设立了举报点。中央提出的肃贪倡廉工作受到群众的热情支持。群众出于对贪污受贿等腐败现象的义愤,踊跃检举了大量案件。以西安市为例,7至11月份举报线索是去年同期的11倍多,立侦的特大案件是去年同期的2至3倍。群众的热情支持,打破了检察机关长时间以来冷冷清清、少案无案可办的局面。现在是案源猛增,而且随着举报工作的深入开展,隐藏在于部队伍中的贪污受贿以及其他严重违法犯罪分子都会被揭发出来。
当前存在的问题是,由于检察机关受理案件线索多,案源多,其中有不少大案,但消化处理工作跟不上,因而造成大批案件积压,无人办理。从检察机关现有的人力物力来看,要应付这么多案子,是有困难的。根据中央指示要在两年之内完成整治的任务是不可能的。经济犯罪一般都是有预谋的,犯罪手段狡猾,涉及面广,保护层厚,查一个案件周期长,有时为索取一个证据往往要跑大半个中国,费钱费时。检察机关存在的人力不足、经费困难、交通联络工作跟不上是影响办案的主要障碍。所以,有一些检察干部说:“我们办案是立足城关,面向全县,‘涉外’不办。”所谓涉外,就是指出了县就不办了,因为没有交通工具没有出差费。
这些困难能否解决关键在于领导。为了解决检察机关的实际困难,西安、咸阳、渭南等地领导及时抽调人力,补充人员,调拨经费,支持检察机关办案。但有些地方的领导,对检察机关的实际问题重视不够,竟说:“没钱了就别办案!”这些问题希望各级领导认真加以解决。本报记者 宫玺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