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猫不逼鼠”?
最近,报载公安部门查出了省医院一个监守自盗的“药老鼠”,追回了九万多元的赃款和赃物。医院事先虽知道药物大量遗失,但却以为“被老鼠吃掉了”。读后为之愕然。由此不禁联想到前些日子,一位朋友告我,他家养了一只猫,长得膘肥体壮,但老鼠却依然害人不止。他不胜感慨地说:“真怪,现在的猫不逼鼠了,难道老鼠成了精?”
究竟是老鼠成了精,还是猫儿不逼鼠,我一下子也想不清,但总觉得都有点道理。要不,如今的“老鼠”为啥这么多。什么“油老鼠”、“仓老鼠”、“药老鼠”,几乎行行业业都有成精作祟的耗子;而这么多的鼠窃狗偷的勾当又大多发生在本单位头头脑脑的眼皮底下,为啥却很少有人过问?看起来,确实是有那么一些“猫儿不逼鼠”了。
猫逮老鼠乃千古自然,何以现在有些“猫儿不逼鼠”了呢?我以为原因有三:一是现在的“猫”和“老鼠”大都在同一个锅里吃公家的大锅饭,你老鼠偷的再多,也不影响我的那一份“皇粮”;我猫老爷肚皮经常是鼓鼓嚢囊的,何必多操那份心去逮“老鼠”;二是逮不住老鼠还可以挣个“无鼠户”的先进牌子,头头风采,单位沾光,何苦认起真来,抓住了几只老鼠,先进保不住,领导得检查,大家都扫兴。三是现在有的单位的“老鼠”,不是一窝窝,就是躲在祭器里的,抓起来说不定还要惹下一摊摊或是撞了那路神,人们难免有“投鼠忌器” “吃不了兜着走”的顾虑。至于那些本来就是坐地分赃披着“猫皮”的鼠头,自则另当别论。
灭鼠除害,人同此心。但要真治“鼠患”还得先从治那些不逮老鼠的“描”抓起。一是不能逮不逮老鼠一个样,而是要做到有功的受奖,不逮老鼠的饿肚皮,直到断“皇粮”。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从体制和制度上解决问题:二是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使动真格的“猫”敢于放开手足抓老鼠。与此同时,人人动手堵窟窿,使“老鼠”无藏身之地。这样,“不逼鼠的猫”就会越来越少,“老鼠”也就惶惶不可终日了!
(石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