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89年01月17日

陕西工人报第4版 紫阳板石之歌 图片新闻 子夜 (木刻) 品偿者 八哥笼前的沉思 山乡情 广告

当前版:第A4版:第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第4版
04

(报告文学)

紫阳板石之歌

马建勋

在陕南的青山绿水中,有一决展翅欲飞的鸽子形状的地方,这就是紫阳县。

紫阳县境内,峰有千盘之险,路有百步之平,是一个山的世界、石头的世界。千百年来,人们被石头的大山封闭着,禁锢着,压抑着,祖祖辈辈望“石”兴叹。这不长庄稼不长草的石头让山里人吃尽了苦头。被冥冥顽石压抑得太深了,人们就幻想着、盼望着有朝一日石山变成金山银山,那该有多好啊!可谁都知道,这只不过是神话传说而已,是一个世世代代生了灭,灭了又生的梦想。

然而,1979年,划时代的春雷声中,紫阳冒出了一个“点石成金”的人,他把人们世世代代的梦想变成了实实在在的现实。

这点石成金的人,不是天外来客,不是三头六臂的超人,而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大山的儿子——曾化春。

十年前的化春,还只是一个在汉江激流中闯荡的青年船工。虽然他体魄强健,但终年撑船漂筏,拉沙运煤,汗流如雨,仍然改变不了山里人缺乏温饱的命运。

秦巴深处,当改革的春风徐徐吹来时,这个搏击风浪的船工敏锐地意识到大展宏图的机会到了,他毅然放弃撑船的竹杆,把智慧的目光落在了汉江两岸层峦叠?的远古岩石上。他想,如果将这些巨大的山石开采出来,加工成规则方正,大小相等,厚薄均匀的板石,使它成为美化生活的建筑、装饰材料,这样万千大山就会变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山了。

他说干就干,决心使山石变宝,让顽石生辉!然而,创业是极其艰难的,摆在他面前的是一个只有一间茅草房和一台板石切割机的“烂滩”子,面对恶劣的生产条件。他没有被困难吓倒。白天,他顶着剌骨的寒风厮守在机器旁拼命大干, 夜晚,他点着桐油灯苦心钻研技术,三个月顾不上洗澡、理发,辛辛苦苦干了一百多天,耗资四万元,换来的却是一堆废品,但他没有气馁,没有退缩,失败了再干!七灾八难,几番风雨,经过三百多天反反复复的实践,他终于和他的工人们攻破技术难关,切割出了一块块方方正正,光洁漂亮的板石。喜庆的晚会上,他第一次面对全厂职工扯开大嗓门,吼了一曲高亢的船工号子。

板石出厂,美名远扬。山桃花盛开的季节,美国地质学家内斯伦德和澳大利亚国际板石公司经理鲍迪等外国专家不远万里来实地考察,参观这美妙的紫阳石,连声称赞为世界罕见的优良建材,可以和西班牙板石媲美,纷纷大批订货。

石头成了石板,石板成了紧俏商品漂洋过海,走向世界,犹如一颗精神炸弹,炸开了山里人的眼界,震撼了僵化封闭的山地意识。这是一次深刻的石头历史上的革命,是山区人民脱贫致富的

一次重大转折!1986年,一个晴空万里的日子,一架波音飞机掠过祖国壮丽河山,浩瀚的波涛,飞向大洋彼岸。飞机上坐着一位西装革履的农民企业家,他就是来自巴山深处的板石大王曾化春。他是应邀去美国考察的。

从美国归来,他掌握了世界上大量的石建资料和最新消息,他更加雄心勃勃,锐气十足,他的足迹踏遍了紫阳的二十七个乡村的山山沟沟,组成了一千多人的采石大军,以宏大的气魄和胸怀吸收了一百多户贫困农民进厂当工人,帮助他们摆脱贫困。企业收入达377.5万元,创外汇266万元,由一村办企业一跃成为安康地区重点乡镇企业,成为我国板石出口重点厂家之一。

1937年7月,陕西省人民政府授予他“全省乡镇企业优秀厂长、先进企业家”称号。

我沿着清澈碧透的任河水,迎着金色柔和的朝阳走访了紫阳板石厂,厂区设在油菜花和白云交相辉映的大山深处。在沐浴着鲜红霞光的厂区,我见到了这位颇有建树的厂长。他谈笑风生,领我参观了每一个车间。车间里饥声轰呜,车间内外石扳排列如山,车载船装,一派繁忙景象。石板有墨玉色,豆绿色,米黄色,玛瑙色,烟蓝色,不是人工涂染,而是天然生就。厚不及寸,薄似琉璃,经打磨加工。光滑油亮,熠熠生辉。用它作瓦,犹似皇宫琉璃;用它铺地,遍地生辉,用它贴墙。光洁如玉;用它做天花板、台球桌更是妙趣天成,美观大方。我随手拣起一决细细观赏,只见自然纹面,光泽闪亮,手指轻弹,叮当脆响,别有一种美感,一番情趣。

曾厂长象一位身经百战的将军,指点着四周连绵不绝的大山说:这都是板石的天然宝库,开发前景无量。不少人谈“山”色变,而我爱山。恋山。离不开大山,山里有我的事业,有我的用武之地!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