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89年01月28日

陕西工人报第4版 春风从这里吹起 蛇年将届聊说蛇 母女情 对自由和尊严的呼唤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广告

当前版:第A4版:第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第4版
04

蛇年将届聊说蛇

维乔

据说,世界上的蛇,臭以千计。有毒蛇与无毒蛇、有早蛇与水蛇、有可供人们食用的莱蛇、还有全身皆可收入药的乌蛇等等。然而人们在如何看待蛇上,却仿佛总有偏见,总习惯于以感情代替科学分析。所谓“打蛇不死反遭殃”之类的话,反映的就是对蛇的一概憎恶之情。其实,这是很不公平的。

诚然,在文艺作品和民间传说中,讲蛇的坏话者是够多的了。比如,希腊故事中,有一条咬死它的救命恩人的无义蛇;鲁迅先生转述过长妈妈告诉的那种傍晚能呼唤人的姓名、半夜里专吃人的脑浆,长了一副人面蛇身的美女蛇;《搜神记》中还记述了一种“长七八丈,大十余围”专吃十二三岁少女的闽中蛇,至于柳宗元所讲的那种“黑质而白幸,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的永州蛇,就更使人一听毛骨悚然,浑身起鸡皮疙瘩。

然而,丈艺作品与历史故事中为蛇唱赞歌的也非绝无仅有。众所周知的那个美丽、善良、勇敢、多情、对爱情执著如一,对恶势力反抗到底的白娘子,原本是一条令人望而生厌的蛇呢;谁曾料到,当年汉刘邦路过莽荡山所遇到的那条拦路蛇,竟是主宰人类命运的赤帝的一名爱子呢;至于象《辽诗话》中所记述的那条知恩当报、舍生取义、普救众生的“染庄蛇”,其形象之高大,精神之可贵,就更令人衷心折服,肃然起敬。后人不仅为它修了庙宗,庄以蛇名,并留一首五绝云:“国士酬知己,由来未足夸。报恩拼一死,不见染庄蛇。”

由此看来,历史还是公正的。即使在对待不足挂齿的“蛇”上也未采取形而上学的“一点论”,没有执行一棍子打死的绝对化方针。然而令人惊异的是:多年来有人却总把这种对蛇的“一厌二打”政策硬是搬进了我们的政治生活,用在了革命队伍的人际之间,以至造成了不堪回首的严重后果。历史总算揭开了新的一页,当年幸存下来的“蛇”们还原了人的本相,今天成长起来的“新老九”也争得了施展才能的机会。然而极左思潮的余毒,封建正统的陈腐观念,隐藏在人们头脑中的对“蛇”的“一厌二打”之情还远未肃清。唐朝名诗人李贺有诗云;“我今垂翅附冥鸿,他日不盖蛇作龙”。我想:只要我们把重知识、重视人才的政策真正落到实处, “他日不盖蛇作龙”的奇迹也必将会在祖国四化大业中蔚为壮观。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