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画漫话
薛振东
年画,来源于门神画。南朝梁·宗凛《荆楚岁时记》载:“正月初一,给二神贴户左右,右神荼、右郁垒,俗谓之门神。”据《山海经》记述:神荼和郁垒是镇守度朔山征罚恶鬼的天神。相传东汉时已经出现,人们为迎神驱鬼、祈福灭灾,刻二神像于桃木上,挂于门旁。后来逐渐改刻为画。
至唐,又添新说:唐太宗李世民患病,夜梦鬼哭而不能寐,令大将秦琼、尉迟恭持兵械守门,始安。传至民间画二将真容贴于门外。《三教搜神人全》中有记载:“户神,唐秦叔宝、尉迟敬德二将军也”。至此,门画由真人代替了传说中的天神。
到了宋代,随着刻印技术的发展,门神画方由绘制而改为刻印,才广为流传。据周密《武林旧事》说;“都下自十月以来,朝天门内外竟售锦装新历,诸门大小门神……为市甚盛。“可见那时不仅有木版门画而且有了市场。到明末清初,木版年画内容大增,渐趋全盛。直到清光绪年间,改良派彭诏孙在《京话日报》撰文提倡“改良年画”时“年画”一词才使用流传开来。
我国最著名的年画产地是天津的杨柳青、山东的淮坊和苏州的桃花坞。但历史最悠久的却是山西的晋南年画。1909年,在甘肃黑水城一古塔中发现的宋、金时期的一幅木版年画《四美图》,落款就是晋南平阳(今临汾)姬家刻印。这是所见到的我国最早的木版画。画中人物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绿珠四位古代著名美女。她们体态轻盈,造型优美。这说明我国年画早在八、九百年前,已达到了相当高明的水平。
随着现代化印刷技术的广泛应用,木版年画已有所减少,但仍行销国内外,享有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