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66例自杀者中谈
家庭悲剧的产生
高裕忠
家庭,是组成社会的重要细胞。人的一生中,大多数时间是在家庭环境里度过的。恐怕没有人不希望自己的家庭和睦相处,美满幸福。然而,现实生活告诉人们,恋人之间、夫妻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不可避免地发生一些不尽人愿的事和许多矛盾。当这些矛盾出现后,大部分人能“自行消化”、完满解决。但也有一些人在矛盾面前“想不通”,选择自杀以示“清白”,使本来可以解决的矛盾激化,给家庭乃至社会造成极大的痛苦和损失,演出了一幕生活悲剧。笔者从医院病案中翻阅了166例欲求自杀者的病历档案,并调查了一些自杀者和家属、好友,从中归纳出引起自杀的原因主要有以下类型:
一是失恋自杀型。主要发生在15—25岁的青年男女身上。其中男37人,女59人,占57.83%。8人抢救无效死亡。一位24岁的男青年因“单相思”追求原来的女同学,当得知人家已有对象时,顿感精神难以承受,喝了大量的“毒鼠药”,过早地离开了人世。
二是夫妻失和自杀型。主要发生在26—35岁之间。男7人、女28人,占21%。有这么一对夫妻,婚后生活的比较和谐。后来妻子发现丈夫有“外遇”,便经常打闹。妻子一气之下服毒自杀。虽经抢救脱险,却从此给夫妻关系蒙上了一层阴影。
三是怕“丢脸”自杀型。大多发生在36—45岁的中年人中间。男女共18人,占10.8%,以女的居多,共15人。他们大多因儿女犯罪或干了“难以启齿”之事,父母特别是母亲感到无颜见人而自杀。
四是多疑自杀型。发生在46岁以上者极多。男女共17人,占10.24%。一个67岁的老汉,跟儿女吵了几句嘴,就疑心儿女嫌他成了吃闲饭的“废物”,活着“多余”,想一死了之。这种类型也确有因儿女不孝,虐待老人使老人生活无着被逼自杀的。
166例自杀者中,城镇的占24%,乡村占76%。这说明与人的文化、道德、素养等诸原因有关。他们自杀的手段基本是以服烈性毒药为主。其中服磷化锌(老鼠药)的57人,有机磷农药的47人,喝滴滴畏(DDV)的37人,过量服安眠药的24人,用其它办法自杀者2人。共死亡、13人,占欲求自杀者总数的7.83%。
从上述自杀的类型来,是完全可以通过调解,沟通思想,互相谅解来解决的。第一种类型只要克制自己的情感,自重自爱,冷静降“温”,就不会作出“蠢事”;第二种可以通过互相感化,多方劝说,帮助,夫妻还可能重归于好。万一这些方法无效,最多分居另过;第三,第四种只要抛弃“好面子”的观念,儿女注意体贴老人,老人心胸开阔地对待儿女,就不难解决矛盾。因此,当你或你的家庭遇到矛盾后,要采取正确的方法来解决.万万不可用自杀这种愚昧的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