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艺苑英杰女
张静华
天宝十年(公元715)九月,长安气候异常温暖,从不结果的柑桔树竟结了果。唐玄宗认为是吉兆,于是下旨在勤政楼前奉行盛大宴会,并有各种游艺活动,让百姓一起观赏。勤政楼下音乐齐奏,百戏争新。当歌颂玄宗平乱功德的《夜半乐》上演时,那急促的羯鼓,悲壮的筚篥,悠扬的笙笛,伴随着百名武士出场表演。这时,楼下成千上万的群众,喧哗下止,淹没了一切声响。高力士怕皇上动怒,请出歌女永新,永新面对沸腾的人群放声高歌。一刹时,“广场寂寂,若无一人,喜者闻之气勇,愁者闻之肠绝”。整个广声鸦雀无声只有永新那“声传九陌,响遏云际”的美妙歌声。
唐明皇时,教坊女演员庞三娘,能歌善舞,又长于化妆,人称“假面娘子”。当时,她已中年,却能将自己化妆成妙龄女郎。一次,有位慕名者登门拜访。因为来得突然,她来不及化妆,就开门迎接。那人当她是三娘的家里人,问她三娘在家吗?她含笑说:“不在,她是我的外甥女,你明天夹吧。”来者第二天又去,三娘盛装相迎。那人说:“我昨日见到你阿姨!”三娘笑道。“君昨所见,也是我也!”来者大惊。三娘如何使自己永保青春呢?据说,她用轻纱帖面,将云母和粉蜜涂在脸上,这样,脸上不但没有皱纹,而且如少女一般娇嫩。
代宗大历年间,有个歌喉出众,聪明绝伦的姑娘,叫张红红。她的老师是当时著名的音乐家韦青。有一次,一位乐工编了首《长命西河女》,在呈进宫廷之前,先让韦青听,请他指教。韦青让红红躲在屏风后偷听,她边听边用小豆数合,记其节拍。乐工奏完此曲,韦青说:“我有一女弟子,早就会唱此曲,这怎么是新曲呢?”乐工十分奇怪,请韦青让她唱。韦青就让红红在屏风后唱此曲,竟然一音不差,更使人叹服的是结尾一拍,这位乐工推敲了好长时间觉得总是不妥,但经红红这么一唱,不但正了此音,还大有曲尽意不尽,余味无穷之感,因张红红记忆惊人,过耳不忘,大家都称她为“记曲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