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承包之后劳动竞赛仍大有可为
·姚 脶·
在企业实行承包经营后,劳动竞赛这种传统形式还有没有作用?笔者的看法是肯定的。另外,根据笔者在实践中的总结还认为:劳动竞赛仍有其独特的作用。这是因为:
1、承包为竞赛提供了广阔的舞台,竞赛促进和保证了承包指标的完承,承包经营是自上而下,变承包人的责任为全员个人责任的一种新型责任制形式,而劳动竞赛是在劳动者之间开展比学赶量超活动,激励广大职工的主、将责任感和荣誉感委,从而为四化多做贡献的一种形式。两者的性质和方法不同,但目的则相同。都是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发展生产。实践证明:经济责任制的推行,拉开了先进同后进的差距,先进者政治上光荣,经济牧入增加。因而激发了后进人员学赶先进的强烈愿望。而开展劳动竞赛又为责任制提供了考核的依据,促进和保证了承包指标的完成。
2、承包经营为劳动竞赛提供了既定范围和多种形式,而劳动竞赛又可调解劳动者利益的合理分配,“包”字进厂;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企业中劳动的组织层次,每个层次的划分都既有其独立性,又百其服从和服务于整体的联结性。承包制度以责为核心,以量为考核依据,以协作为补助条件,从而划分了社会主之劳动竞赛的形式和范围。通过竞赛的考核办法,合理分配劳动者的劳动利益,选择本竞赛层次的最佳分配比例,以发展商品生产。这就形成了有什么样的承包,就有什么样的竞赛形式和承包所涉及的竞赛范围。两者的相互作用,就会成为产生内在动力的源泉。针对承包组织竞赛,将有效地克服竞赛中大轰大嗡和一刀切的形式主义毛病。
3、承包经营代替不了劳动竞赛,而劳动竞赛能起到承包经营所起不到的作用。承包经营明确了企业所有者、经营者,生产者的各自的权利和义务,但这只是指从管理和组织的角度入手,因而也是有限的,不要依赖人的主观能动性,依靠职工群众自觉地、积极地、高效率地参与管理,才能保证准确迅速地制定和实施决策,顺利地实现预期目标。这种人的主观能动性、职工参加管理的自觉性、积极性,只有靠我们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靠我们开展比学赶帮超的群众活动中去挖掘。另外,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也难免遇到失败。在这种情况下,正常的管理秩序必将受到冲击,无法单独完成它的使命,需要人们形成一种超人的精神和毅力共度难关,这也是一个企业的力量所在。这种企业力量的所在,同样需要我们靠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去发挥。因此,在某种程度说,竞赛可以把企业救活。竞赛可以发动群众,攻克生产技术、经营管理上的关键问题和薄弱环节,保证经济责任制目标的实现,防止和克服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的消极因素,弥补经济手段的不足。
4、劳动竞赛还可以促进企止利益共同体的建设。企业利益共同体的核心是“责任共尽,风险共担,利益共享”,这与我们开展劳动竞赛息息相关。责任共尽,就是企业的全体职工能够克服雇佣观念,树立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无论是干部,业务技术人员,还是工人,他们都是企业的主人,都肩负着企业赋予的责任,风险共担,就是全体从业人员树立与企业同舟共济、患难与共的信念。劳动竞赛促使职工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方面去发挥作用,正好体现了责任共尽,风险共担的这种爱厂奉献的思想,所以说它促进了企业命运共同体的建设。
由此充分说明,承包后开展劳动竞赛,可以成为企业兴旺发达的巨大动力和保证,使企业在商品经济的海洋中,搏击风浪,开拓前进。
(作者学位:前进机械厂工会)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