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起大落尚欠火候
——从四国女捧邀请赛看中国新女排
彭静亚
在分别于成都、北京举行的四国女排邀请赛中,新组建的中国女排在成都以0比3输给古巴队后。却在北京以3比1战胜古巴队,这支队伍首次在国内的大型比赛中亮相。成绩人们普遍感到满意。中国女排的实力到底如何?她与古巴队相比,还有什么不足,这大概是每个人极为关心的问题。
这两场比赛,中国女排暴露出思想不稳定,导致技,战术的发挥波动很大,可以说是大起大落。新的中国女排平均身高接近1·81米,平均年龄21岁,是历届国家女排中身材最高,年龄最小的一支队伍。特别是主力阵容中,有身高1·88米的李月明和1·87米的赖亚文两名副攻手。在网上有一定的优势。但是由于队员们年轻,比赛的经验不足,这样与古巴队自然就有不小的差距。
最大的差距是,中国女排的自身得分能力不强。在同古巴的第一场比赛中,三局比赛中国女排仅得24分,其中14分(占58.3%)是由于古巴队失误送给我们的。特别是第二局,中国队得8分,古巴失误就送6分。相反,古巴队在这场比赛中共得46分,中国队失误送13分。只占古巴总得分数的28%。在同古巴队的第二场比赛中,仅主攻手路易斯一人扣球失误就送给我们9分。在今后高水平的比赛中,靠对方失误取胜,靠“天”吃饭是靠不住的,中国女排自身得分能力不强,主要是反击扣球太差。在老女排的光荣历史中,曾经有张蓉芳、朗平等世界一流的,数一数二的主攻手。朗平以高度、技巧取胜,张蓉芳以变化见长,她们二人承担了全队60%以上的进攻任务。但自从她们退役之后,中国队的强攻水平就明显的下降了。现在,新女排的三名强攻手,2号李国君、6号何云舒,在高度上不及朗平。10号许新技术全面,她与张蓉芳在风格上可属一类,但在扣球上却远不如张蓉芳。因此,目前中国从的强攻是处在既没有高度,又缺少变化的状态。当一传不到位,在没有同伴掩护的时侯,个人的突破能力就显得相当薄弱。比如在与古巴第一场比赛的第一局中,中国队以14:10领先,形势对我们极为有利。可6号任云舒两攻不克,让古巴队反击拿了二分,第三次扣球又被对方拦死,使形势急转直下,反以14∶16输掉。这一场比赛,古巴仅靠扣球就拿走18分,而我们仅仅得了5分,古巴路易斯的扣死率达57.1%,13号梅塞德斯的扣死率竟高到66%,8号贝尔的扣死率也达50%、中国队的扣死率是22·2%和33.3%。可见差距之大。
在各队都十分重视一传训练的今天,中国女排的发球威力不理想。对美国队第一场比赛只得2分,对古巴队第一场比赛只得1分。在拦网方面,中国队有一定高度,也有技巧,但发挥不稳定,时好时坏。
让我们再来看看发挥我国快速、多变特长的一次攻。中国女排历来是讲究集体配合。这次由于组队时间不长,加之李月明没有出场,因此巧妙配合出现的不多,这是原因之一。更重要的是我们的一传还欠火候,满足不了我国传统快攻战术的要求,而常出现一传不好,导致进攻受阻,效果不佳,造成防守失分。这样又带来了队员防守时的心理压力,使动作紧张,变形,降低了一传的到位率。这样的恶性循环不断出现,一丢就是好几分。
我们最后谈谈防守。欧美各队近年来都认识到防守的重要性,且下了功夫。美国队同中国队比赛时,防守能攻率达到45%,古巴队同中国队比赛中,防守能攻率为51·8%。中国队与美国队比赛时的防守能攻率是46%。但同古巴比赛时,只有24·6%。防守能攻率决定了反攻扣球机会的多少,也就是决定扣球得分机会的多少。要想取胜,必须增加得分的机会。因此,提高防守能攻率就成为世界强队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国队前进中的一大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