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89年07月01日

陕西工人报第4版 蜡炬成灰泪始干 钻“钱眼”的歌星 图片新闻 史诗巨片《巍巍昆仑》 周末摄影 春晓园——诗的园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当前版:第A4版:第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第4版
04

蜡炬成灰泪始干

——访著名摄影家侯波、徐肖冰夫妇

王震学

去年初冬的一个上午,我在京访问了从事摄影工作五十多年的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曾经荣获过斯大林奖金一等奖、朝鲜二级国际勋章、文化部优秀影片一等奖的徐肖冰老人和他的老伴、曾经在中南海专为毛主席拍照度过了12个春秋的新华社摄影记者侯波。

我登门拜访他老夫妇,不仅是他们在我国摄影界德高望重,还因他们对我们业余摄影者给予了厚爱。前不久,在我厂举办职工业余摄影展览时,两位老人满怀激情地题赠了:“繁荣社会生义摄影艺术,活跃职工精神生活”的题词。

当我把职工业余摄影爱好者的惑激心情告诉他们后,侯波同志已走出暗室边擦着手上的水珠边热情地说:“谢谢你从陕西带来了工人同志的问候。陕西是个好地方,我们对它特有感情,我是吃陕北小米长大的。”我忙说:“听说你从14岁就参加革命,从山西夏县来到西安,后又到了延安,是吗?”

“是的。那时寻求革命真理心切,也不知什么叫害怕,尽管途中国民党盘查很严,我还是进去了。一住就是十多年啊!”

她和徐老,关心地询问着职工业余摄影活动的开展情况,从大大家喜爱拍些什么?追求些什么?以至摄影工作中还有什么困难需要他们帮助等等。

谈话间,忽然从山西来了几位客人,他们是为筹办太行山纪念馆而登门来求历史照片,侯波站起来,走进暗室抱出来一叠24时的大照片,一张张的摆在大床上,按照编号,徐老一张张地向他们介绍:“这一张是1938年在某地拍的八路军抗日战地镜头;这一张是咱们的某元帅在前线阵地指挥作战;这一张嘛,我记得特清楚,是41年某次战役胜利欢呼场面;这一张是日本俘虏……”我站在一旁听着、看着,心里有说不出的敬佩。时过四五十年了,他竟把拍摄的每张历史照片,记得那么清楚。

“有些照片放大后显虚。”侯波说。“这是因为天色晚,光线暗,冒着枪林弹雨拍下来的。”

当太行山的客人提出给他报酬时,徐老有些不安了,说:“这还讲什么报酬,多少革命先烈为了民族的解放,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展出是为继承革命传统,我一分也不收,要给报酬就不能拿照片。”

“这?……”太行山纪念馆的同志有些犯难。

“这没什么,这是党和人民的精神财富,应属于人民。”侯波替老伴解释说。

临别,侯波送我出门,我对她说:“请你和徐老多加保重,我看徐老的身体太消瘦了。”侯波告诉我:“他的身体本来就不太好,前不久,我四十多岁的儿子又在南京开车出了车祸死了……就在这时,正遇着中央让我们夫妇在京举办影展,他忍着悲痛,不仅办出影展,还筹集了画册编辑出版,还出去讲学、接待来访和为有关老革命根据地制作影展……用他的话讲,蜡烛着到最后一点,也是亮的,我们要把全部余热献给人民。”

听着她的话,我心想:这不正是他们二位跨跃半个世纪孜孜不倦辛劳的真实写照吗!

侯波、徐肖冰夫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