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89年07月15日
第2版
02

他为推广新技术拼搏

——记陕西省印刷厂三车间主任周宪国

在陕西省印刷厂,提起三车间主任周宪国,人们都会称赞说:“他是个立足新技术前沿拼搏的人!”

1974年6月,刚满20岁的周宪国从上海来到西安,在省印刷厂从事平印照修制版工作。当时车间里的生产设备简陋,工艺落后,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产品质量差。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周宪国结合本职工作刻苦学习文化技术知识。经过奋发自学,他的专业理论和英语水平已达大专程度。为了在工艺上进行实验探索和改革,他经常到兄弟单位取经。一年一度探亲时,他也见缝插针地到上海的大小印刷厂收集信息。经过与其他同志近十年的努力,终于使省印刷厂的平版制版工艺连上三个台阶,实现了“以干代湿”、“以软代硬”、“直挂工艺标准化生产”改革后的工艺比过去提高工效5倍以上,成本降低了30%。首先实现了建厂以来制版工段扭亏为盈的好成绩,同时有两种产品获国优产品称号。周宪国本人关于“反射稿直挂标准化”成果,荣获团中央、国家经委和全总颁发的“五小智慧杯”二等奖。

周宪国是1984年被任命为三车间主任(以工代干)的。在领导岗位上,他坚持“立足新技术前沿,把握机会发展生产”。在1986年前后,厂里围绕是否购买电子分色机系统设备争论不休。周宪国从技术、经营、生产、人员方面作了综合分析,认为在当时的机会条件下引进电分机的成功率最大。他的意见得到了厂领导的大力支持,当即拍板投资引进这套设备。于是,风险百万元的债务高悬在省印人的心头。在主机到货前,周宪国就利用业余时间阅读了有关电分机操作运行资料,在理论上熟悉设备性能,并跑前跑后,请教有关专家,研究工作间的结构,商量设备布局,协调水、电、气安装工作。接着,他又与有关同志作出了“电分机安装调试网络计划”,用科学的方法督导指挥工作。主机一到货,他七个日日夜夜连轴转,和技术人员共同安装调试,使这套设备很快投入运行。以后,周宪国又不断开发设备的功能和使用范围,两年半就收回买设备的百万元全部投资,1987年在全省电分工艺竞赛中他们荣获反射稿第一名,在1987、1988连续两年的西北大区质量评比中,他们也均荣膺榜首。

近年来,周宪国特别注意提高职工的思想政治与科学文化素质,完善车间内部管理体制中的调度、质量、经营、考核和分配工作,建立了一套“综合工时考核制度”,极大地调动了本车间职工的生产积极性、1987年,他所在的车间实现利润42.86万元,1988年上升到68.59万元,连续两年名列西北地区胶印制版效益的首户。本报通讯员关祥林?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