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89年07月29日

陕西工人报第4版 玫瑰园 漫人谈创新

当前版:第A4版:第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本版导读

第4版
04

漫人谈创新

5月的芜湖市,云集了来自全国25个省、市的百余位漫画家进行学术讨论。大家的热门话题是“创新”。对如何从创新入手来提高漫画质量问题,不少人发表了高见。现摘录几段发言供大家参考。——编者

什么样的漫画能给人以新的感受呢?从题材范围看,别人没有画过的;从表现手法看,别人没有用过的;从喻理深度看,别人没有达到过的。新,就是前所未有的。三者占其一,即有新意,三者皆备,谓之全新。

审美心理学告诉我们:常见的、重复的、恒定的刺激,容易使人的感觉神经逐渐麻痹失去兴奋,像“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一样。相反,罕见的、一次的、多变的刺激,倒使人精力集中,兴趣更浓,印象深久。

——曹昌光

“新”从何而来呢?“新意”不是商品,买不来;不是遗物,拾不到;不是兔子,不能守株等待。唯一的途径是到生活中去采撷。——哈笑

漫画离不了奇、巧、新,画漫画的人应有一颗童心,童心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可以说,丰富的想象力是“新”的摇篮。漫画插上想象的翅膀,方能飞向艺术的大千世界。

——高明安

由于多年来我们习惯于跟着运动走,跟着中心走,跟着报纸走,题材越画越窄,语言越讲越单调,雷同化就怎么也摆脱不掉。而另外的许多题材我们却没有触及。工厂的作者,在机械化生产中寻不到题村,搞医务的也对医疗中的情趣熟视无睹,大伙儿却一窝蜂地去画什么官商、大锅饭,而丢掉了身边的宝贝,许多外国漫画家却是熟悉什么画什么,迷着就是一大本,什么生产流水线、家庭生活、宗教、抢劫、自杀……相比之下,我们把题材圈子划得太小了。——白善诚

许多漫画作者的主体意识、个性存在的合理性,仍在朦朦胧胧之中,作者不过是社会“共识”的传声筒,或美其名为“代言人”。而主动地表现我的感受情绪,我的独特追求者甚少。创作个性包含着创作手法技巧体系上的独特追求,它是漫画作者基于觉醒的主体意识。没有创作个性,也就没有闷出新路的动力。只习惯于踩着别人的脚印走,就永远没有新路。

——黎佳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