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89年08月08日
头版
01

洋县党政干部营建私房成风严重脱离群众

百姓质疑:这建房的钱是怎么来的应该认真查一查县上意见:超占宅地三十平方米以内每米罚款六元

本报讯 在洋县紧靠县城北边查院滩的耕地上,一年间突兀地立起了一条街。这条街占地20多亩,街上住着数十户在县委、县政府机关工作的县级领导和部局长们。数十座2—4层不等的“洋楼”和城内外毗邻的一般居民住宅相比,显得十分阔气。记者在这条街采访时,路遇一些过往群众,请他们谈谈对这条街的看法,绝大多数人表示强烈的不满,并对这些干部建房钱的来源表示怀疑。

从1987年7月起,经县委、县玫府同意,该县城建局批准包括县上几个领导同志在内的十几名干部在县城内和县城北营建私房。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不少干部竞相效尤,采取各种手法争建私房。仅一年时间,就有36户干部职工在县城的东西南北关和查院滩建造了私房,每户最少的使用面积130平方米,多的达272.8平方米:以至在县城紧北形成了一条干部私房街。这些干部所建的房屋,不少是未批抢占或少批多占,多占宅基地面积达3000多平方米。建房干部中,有11名县级干部,46名县属部局级干部。

在建房中,一些干部在奢华和层次上互相攀比。他们你搞雕花门窗我也要搞,你搞图案形阳台我的图案还要比你漂亮。该县土地局局长和县税务局副局长宅基地相联,两人你盖2层我盖3层,你盖3层我盖4层,最后送是掌管全县土地大权的土地局长创下了该县乃至全省私人建住宅层次4层的最高纪录。

据调查了解,这236户干部所建的私房,每栋楼最少要花费2万元,最多的达四、五万元。这些钱从哪来?该县县委一位负责同志对记者说:“干部们建房的钱是靠自己平时省吃俭用积攒和亲朋资助的,建筑材料大都是买关系户的,价钱较便宜,拉材料的车盖房的人力也是用关系户的,不花钱”。一位群众对记者说:县上的干部利用职权搞不正之风,买所谓“处理”的便宜材料,其实这些材料比正品还要好。他们依仗权势,无偿占用劳力和运输工具,我们很看不过眼,很多人敢怒不敢言。另外,县上领导说干部盖房的钱是清白的,那可算算他们的工资收入帐,他们就是这些年不吃不喝能攒下那么多钱吗?若是借的,那用多少年来还?请记者转告上级领导,请他们不要光听县上的,还是下来认真地查一查!

据了解,前不久该县县委、县政府对营建私房情况进行一次调查处理,他们的处理意见是:“凡宅基地面积超占30平方米以内的,每平方米罚款6元,超过30米的要拆除、没收。这条处理意见使那100多户超占面积在30平方米的干部提到嗓子眼的心又稳稳地落到了肚里”。广大群众愤怒地说:“这样的处理到底是惩罚还是给这些人吃安心丸!”

本报记者 曲亚沙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