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89年09月07日

陕西工人报第4版 我的太阳却照耀着她 张释之的可爱之处 图片新闻 绥德扶苏墓 我国的教师节 向您推荐《政工论文写作》 图片新闻 广告

当前版:第A4版:第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第4版
04

张释之的可爱之处

杨忍君

西汉有个张释之,此人在文帝时任掌刑辟的廷尉。

延尉难当。难就难在秉公执法时常受干扰,尤其是握政要者金口一开,法律便每每成了一文不值的儿戏,所以要当个好廷尉,就得有刚正不阿的精神在。这种精神又极难得,张释之可爱之处,正在于此。

譬如罢,汉文帝有次车写经过中渭桥,一个人从下走出,惊了文帝的马,文帝立时命人将其抓了,交给张释之治罪,释之根据当时法律规定:“跸(皇帝车驾)先至而犯者,罚金四两,”便处以罚金结案。不料文帝大怒认为罚太轻。张释之正色言之:“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又说廷尉是“天下之平”,执法若不公允,“民安所指其手足?”汉文帝考虑了一阵之后,终于同意了张释之的判决。

又有一次,一个人偷了高帝陵庙座前的玉环。张释之按法律规定,判令诛杀盗者一人。文帝却不同意,认为应该诛灭全族。张释之争辩说:“法如是足也……”拒绝更改,文帝又一次不得不放弃己见,释之又维护了当时的法律尊严。

张释之执法,不仅不阿权责,而且不避权贵。汉代有一条法令,不论任何人入朝,行到司马门(宫廷的外门)前必须下车。一次,太子(后即位为景帝)和梁孝王入朝,在司马门没下车,张释之追了上去,命令他们停车待命,随即把这事上奏,使得文帝终于自己承认“教儿子不谨”。然后又由薄太后“使使(派遣使者)承诏赦太子、梁王”。这才命他们入朝。

张释之,事文帝多年,遇汉文帝嘱,依旨行事,但遇不合理时,则毫不顾个人得失,敢于直谏,要求汉文帝依照法律的规定来对罪犯处刑,不因人废法,不屈从君意,在处理案件中,每逢汉文帝大怒,他总是从法规上进行说服,措词委婉而内容针锋相对,言简意赅,理直气壮,坚决维护法律,从而维护了封建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故为文帝所重,为三公九卿所敬,有“张释之为廷尉,天下无冤民”之称。

天下无冤民,当然是胜造七级浮图了。张释之不是给了今人很大的启发么?

是执法者,就不能不公正,就不能以钱和权替代了社会主义的法则、法度,或遇有上级人情嘱托,竟忘记奉公守法。若只一味阿迎上意,或见钱眼热,拿法律制度作交易。倘若那样,那就是在执法中坏法。坏法,祸莫大焉。须知“法行贝人从法,法败则法从人”。从古至今,此种教训已是千百万遍了,鉴于此,张释之秉公执法的精神,便尤显可爱。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