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德扶苏墓
叶广岑
秦太子扶苏墓位子绥德城东,无定河与大理河交汇处的疏属山上,疏属山势险峻,如跃虎飞龙。
扶苏墓周围枯柳野蒿,难寻路径。荒基败冢,与扶苏颇具悲剧色彩的—生竟是十分协调。
放眼墓顶的八角亭,脚下是人烟凑集的绥德县城,远处是如涛奔涌的塞上群山。山峦中,古长城婉蜒其间,烽火台傲然挺立,一派慨当以慷的丈夫气势,衬出了当年扶苏太子持剑屹立,监军镇守北庭的英俊与伟岸。
公元前215年,秦始皇焚书坑儒,扶苏深感忧虑,直谏父皇,认为“天下未定,远方黔首未集……今上皆以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始皇怒,公元前212年贬太子到上郡来作大将蒙恬的监军,太子府就建在疏属山上。前210年,始皇出巡,病死沙丘,死前遗诏太子回咸阳。随行的赵高,李斯及皇幼子胡亥,篡改遗嘱,说“扶苏为人子不孝,其赐剑以自裁”。扶苏接到遗诏后,对父皇命令深信不移的同时又对父亲的绝情而悲愤,衷泣中徘徊良久,最终一头撞死在绥德城南卢家湾的山崖上,以承父命。军今,山占仍有泉,汩汩渗出,如泣如诉,故名呜咽泉。
扶苏葬于绥德,凭吊者无数,人们无不为这位屈死的孤寂太子嗟叹,唐人胡曾有诗曰:
举国贤良尽泪垂,
扶苏屈死戍边时。
至今谷口泉呜咽,
犹似当年恨李斯。
扶苏虽死,余怨尚存。人说。在阴湿深沉的雨夜,八角亭中,时时能听到他惋凄恻的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