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89年09月12日
第3版
03

“家 务 ” 迷

记大荔农场“职工之家”的工作人员

·陈国富·

当你走进国营陕西大荔农场机关办公窑洞走廊“职工之家”宣传窗口的时候,使你总要放慢脚步,自觉不自觉地进入一个角色,或驻足于那花圃、报栏、橱窗、黑板、画廊、广播喇叭下。然后,或许你觉得带走点什么,又留下点什么。就是这个“家”,多年如一日地向你释放着精神热能。

前不久,我采访了在“职工之家”默默工作的三位“家务”迷。

读了两年书的“刘秀才”

共产党员刘灵宝,仅仅是一个上过两年半小学的“文人”。1980年老刘被调到工会主管宣传,编印《职工之家》小报。起先都是他一人采写、编辑、印发,至今一共办了百期,10万余字。小报从不同角度介绍了职工之家的宝贵经验,传递政治、经济信息,报道“两个”文明建设中的新人新事,深得职工欢迎。近10年来,他还创作了近百篇诗歌、楹联、小说、散文及摄影作品,先后被中央、省级报刊采用。

为了及时配合各个时期的生产,发挥小报的宣传导向作用,不知有多少个酷暑盛夏,刘灵宝骑车下乡“找米下锅”;也不知又有多少个寒冬之夜,加班赶写稿件或编辑小报。节假日,开大会,他更忙,大小标语全包了,还兼了《农垦工人》、《中国农垦》、《陕西工人报》的业余发行工作。偶尔有个喘气的星期天,不是有人来借图书,就是有基层工会干部或工人请他写字,或照像、冲洗,他也一一应承,从不索要分文报酬。

宣传窗口的大学生

张德全是个人人夸的好小伙,1987年从大学毕业后,就分配到政工科做团干工作。

他本职工作是忙的,但当他发现机关里一些小青年,一下班就在一起甩老K或通宵麻将战,便主动向领导请战,组织青年打球、放电视,办舞会。领导支持他。不久,随着嘭嘭嚓嚓的音乐声,散温的人心聚拢,甩老K、打麻将者慢慢转向了学书法、报考函大。

张德全除了搞好本职工作外,还主动干起新闻、摄影、录像、放广播等工作。人手扯不开时,又兼作记录,填报表,写材料,还挤出时间“承包”了机关的黑板报宣传和图片橱窗。人们称赞说:“小张的宣传入耳入脑入人心。真能!”

热心更换报栏的王让妮

今年春天,场机关工会制作了两副报栏,引起了一些人的非议:“赶时髦也不看皇历,都啥年代了还做这种东西。”然而“过时论”的风没有把它“吹”流产,报栏终于做成。可谁来担负每天换报的工作?正当领导犹豫的时候,担负勤杂工的王让妮主动请求说:“我啥也不要,全当业余爱好。”就这样定了。

如今,7个月过去了,王让妮坚持每天给报栏换新报,如今已经更换了1000余张,一天不误,准确及时,大伙说:“这里的报纸天天是新的。”

王让妮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家里外头可以说全都满负荷了。可她每天都要收发邮局送来的报刊、公文、信件、汇款、包裹等,星期天也照样给人送电报。有时邮局没人送邮件,她还要骑车往返几公里到邮局去取。

除此之外,王让妮每天还要兼作报刊业余发行工作,每天经她订阅发行的报纸、杂志就有1100份以上。但是,除了工资奖金以外,她没有多取一分钱报酬。

放大 缩小 默认